投稿与合作
欢迎来到华夏能源网,如有新闻报道、品牌传播、稿件发布需求,请按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一、免费发布:我们欢迎能源、财经及相关领域有较强新闻价值、较高思想水准的优质稿件,请附上联系方式投稿至tougao@mail.hxny.com,我们将择优、免费刊发。如48小时内没有回复,请自行处理您的稿件。 二、定制服务:如果您有更多的产品宣传、公关传播需求,我们很乐意为您提供专业的定制化服务,欢迎垂询QQ/微信:805922102,邮件:hezuo@mail.hxny.com。
作者 / 杨洁春
来源 / 黑鹰储能
从2011年创立宁德时代,6年后动力电池装机量全球第一,7年后创业板上市,10年后成为创业板首只破万亿市值公司……这样的数字还可以继续罗列下去;“赌王”、“首富”、“宁王”、“动力电池大王”……这样标签也可以继续罗列下去,然而,数字与标签都不是开始曾毓群故事的最好方式。
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企业家也有一个侠客梦!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横批:越女剑。金庸的武侠世界影响了中国几代人,超越性别、年龄、代沟和边界,据当年人民网的报道,邓小平会见他时首先说的就是:“你的小说我读过,我这是第三次‘重出江湖’啊!你书中的主角大多是历经磨难才终成大事,这是人生的规律。”
在中国商界,自比风清扬的马云则是最出名的一个,曹德旺自比过石破天,李开复自诩为洪七公,丁磊喜欢段誉……据《棱镜》采访宁德时代内部人士获悉,同为金庸迷的曾毓群则独爱不走寻常路的令狐冲。
每个企业家都希望在商业世界中构建起自己的一片“江湖”,在其中勇往直前,成为“侠之大者”,然而,在每个人的眼里,哈姆雷特都不是同一个哈姆雷特。
在美国《时代》杂志最新公布的2023年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宁德时代创始人兼董事长曾毓群登上榜单。《时代》杂志称,曾毓群在让交通脱碳方面将发挥比大多数人更重要的作用,他在降低现有技术成本的同时开创了下一个突破,比如利用钠离子电池取代锂离子电池,这些举措正协助推动全球向电动汽车转型。
从宁德走出来的“小镇青年”逆袭成功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电池江湖”,走进了世界的聚光灯下。据韩国SNE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22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以191.6GWh的装机量继续领跑全球,全球市占率达37%。根据宁德时代的财报显示,其2022年营收也首超3000亿元,全面实现营收3285.94亿元,同比增长152.07%。
曾毓群何以成为今日之曾毓群?或许,曾毓群从令狐冲身上看到了一丝人生影子,有不受羁勒的“仗剑走天涯”,有贵人相助后的决战江湖,也有江湖一战后的“散场”。
稳扎马步:高人指点、贵人相助、本人努力
曾毓群1968年出生于宁德市蕉城区飞鸾镇岚口村,尽管父亲曾庆长当过村里的会计,但是并没有殷实的家境,也不是书香之家,就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之家。17岁之前,他就是宁德的一名有着向上生长的“小镇青年”——读书、学习、考试。
17岁那年即1985年曾毓群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系,寒门之士完成了中国最传统的一道“龙门之跃”。依旧是读书、学习、考试,只是开始看见和接触更广阔的世界。与普罗大众一样,完成了最寻常却也要发奋努力的智力与学历的比拼之路。
真正的故事或许要从离开象牙塔之后,1989年,21岁的曾毓群从上海交大毕业,离中国即将兴起的90年代体制下海潮还有一年,离邓小平南巡讲话还有3年;而在前一年,中国由国外引进的项目只有581项,只值29.8亿美元,已经实行改革开放政策10年的中国社会经济仍在蓄势待发;这年,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召开,确定把1989年和1990年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走进现实江湖的曾毓群的“赌性”也开始初露雏形,在被分配到的一家福州国企工作三个月后,他毅然放弃别人眼中的“香饽饽”辞职南下,进入日本TDK设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SAE在东莞的新科电磁厂当一名技术员,当时该公司的电脑硬盘磁头占据全球70%以上的份额。
小荷才露尖尖角,相比于此时雏形初现的“赌性”,曾毓群身上更多显露出的是稳打稳扎的拼劲和干劲。从最基层的员工开始一做就是十年,并在1999年31岁时成为新科电磁厂的首位大陆籍技术总监。这十年也为曾毓群以后的人生埋下了众多伏笔,遇到了日后创业路上的关键之人。
陈棠华,美籍华人,曾就读于台湾大学、美国加州伯克莱大学,并在IBM工作过。其祖父陈赞贤是革命烈士,中共赣州地方组织的创始人之一,中共早期的著名工人运动领袖之一。在新科时是曾毓群的顶头上司。
他也是曾毓群人生中的贵人,曾毓群在工作中的沉淀与成长离不开陈棠华的赏识和帮助。工作能力获得认可的曾毓群受到陈棠华的栽培,也得以获得多次出国考察的机会,在那个“市场换技术”年代近距离看到欧美的科技发展,看到国际上的前沿创新。这对那个“经济全面学欧美”时代下的年轻人的见识和眼界的增长无疑十分重要的。
1991年,即曾毓群在新科工作两年时,日后与他一起创办宁德时代并成为其关键伙伴的黄世霖在曾毓群的邀请下也毅然放弃公务员这一“铁饭碗”,加入东莞市新科磁电厂。2017年起,黄世霖一直担任宁德时代副董事长、副总经理直至2022年8月辞职再创业。他们既是宁德老乡,又是在宁德一中时的高中同班同学。
1994年,张毓捷加入曾毓群工作的新科电磁厂的母公司SAE。他曾就读于台湾大学、美国圣母大学,曾先后任职于福特、IBM和Conner Peripheral,从事工程研发以及管理工作。他曾介入了曾毓群首次创业的公司ATL的创建,也是曾毓群的创立宁德时代“引路人”。2007年,正式加入ATL并先后担任副董事长和董事长。2011年曾毓群能够顺利创立宁德时代离不开他的支持与帮助。
1997年,全球第一台MP3问世,在新科电磁厂母公司SAE担任高层的梁少康敏锐发觉了电池技术即将引来一场革命,便让曾毓群负责考察一个电池项目。深圳考察回来后的曾毓群写了一份论证电池制造可行性的报告,不过,报告并没有让梁少康建言公司新开发电池产品线的建议获得批准。
至此,曾毓群“电池江湖”的关键人物皆悉数出现。
十年磨一剑。和十载寒窗后走出宁德一样,在新科十年稳打稳扎后已升任工程总监的曾毓群也迎来了新的选择,不同于走出宁德进入上海交大是一场考试的结果,这是一次人生的抉择,两个选择面对的是两种不同的际遇。
建言不成功的梁少康决定自己干,看中曾毓群技术与能力的梁少康向其抛出了橄榄枝,邀请他一起创办一家电池公司。但彼时的曾毓群似乎对电池行业并未有太多的热情,与此同时,曾毓群也获得一个深圳企业总经理职位的机会,从当时的外在条件各方面都优于邀请他加入创业的梁少康。
因此曾毓群并没有第一时间答应,内心进入了摇摆不定的处境,他无法立刻明确态度并作出选择。身在美国的陈棠华在梁少康的“唆使”下给曾毓群打了一通越洋电话,其中的内容我们未可知,但这是一通让曾毓群做出决定的电话。没有梁、陈二人的“鼓动”,或许日后不会有属于曾毓群的宁德时代。
尽管这个决定是在梁、陈外力帮助下做出的决定,尽管这个决定不像从福州国企辞职南下东莞那次一样坚定,然而,这依旧是曾毓群权衡后的决定,创业是“成三败七、九死一生”的高风险活动,曾毓群既有对自己能力的笃定,也有再次“赌一把”的意味,“没有三两三,怎敢上梁山。”
1999年秋,由梁少康、陈棠华、曾毓群三人主导创立的电池公司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简称ATL)在香港注册成立。并在东莞建立制造工厂,自此开始了曾毓群创业之路的积累。
2020年曾毓群在接受宁德电视台采访时回忆到,“要创业你第一个要想到竞争对手是谁,市场在哪里。那时候第一个竞争对手是日本人,日本人做圆柱形的电池,机械化程度很高。”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日本企业就长期深耕于电池领域,并在全球占据市场主导地位。面对当时固化的电池市场,中国企业一时间难以在竞争中实现突围。
曾毓群在一番调研后发现,当时日本企业生产的都是方形与圆形的硬壳电池,并在其中找到当时还不太引起他们关注的聚合物软包电池作为突破口,“因为它(聚合物软包电池)轻薄短小,可以用在手机上面、Mobile devices(移动设备)。竞争对手还不是很注意的,所以在中国做还是有机会。”曾毓群在接受宁德电视台采访时回忆道。
ATL的创办也显露出了曾毓群作为一名创业者的潜质。创业就是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行业发展中的某些问题,是否有人在解决,如有人正在解决,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式。创业者需要把问题找出来并想出方法将其解决掉。
期间,为解决电池技术问题而奔忙的曾毓群更是进一步激发了身上的这股潜质。曾毓群亲自飞往美国,花重金从贝尔实验室取得了聚合物锂电池的专利授权,然而重金买回来的依然是个无法解决问题的麻烦。
当曾毓群按照贝尔实验室的专利配方试制电池时,发现产品存在充放循环后鼓气变形的致命问题,根本无法依此进行量产。这也是其他20多家被贝尔实验室授权企业遇到的同样问题,就连贝尔实验室自身也并不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曾毓群只得带领团队自行攻关,电池鼓气问题在两周的技术攻关后被解决,ATL成为在20多家被贝尔实验室授权的企业中唯一将该技术产业化的公司。如果不是有着解决问题的创业心态,就会像贝尔实验室和另外20多家企业一样继续放任问题的存在。
但带着解决问题的创业心态或许也才有1%的成功率,正是抱着这1%的可能性才打开了ATL的局面。2001年,ATL就实现了累计出货100万颗电芯的业绩,2002年公司实现盈利,2004年成为拿下苹果1800万台iPod电池订单,并在此后顺利打入苹果的供应链。
不过,一切似乎又回到了曾经的起点,2005年,因原投资方提出撤资要求的ATL被曾毓群南下后就职的老东家TDK收购。但这段经历也让曾毓群已经有了创业的经验的积累,并为后来创立宁德时代种下了种子。
“练好基本功,发挥想象力。”曾毓群2020年在接受宁德电视台采访时说。他一直在“练习基本功”,只是想象力还来不及发挥!
赌性坚强:小胜靠拼、大胜靠赌、“赌势”前行!
赌性坚强,赌性更坚强!
“赌性坚强”是友人送给喜欢打麻将的张毓捷的礼物,挂在其办公室内,被曾毓群看中索要被婉拒后,曾毓群曾趁张毓捷不在时将其搬至自己的办公室,后来张毓捷请人写了一幅更适合曾毓群的“赌性更坚强”以换回自己的那副。张毓捷在曾毓捷的人生中扮演着亦师亦友的角色,宁德时代能够顺利从ATL脱胎出来,就离不开张毓捷的支持。
张毓捷认为打麻将属于小赌,新能源事业则是大赌,“对洞察力、分析能力、资源调控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这跟打麻将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不知道对方是什么牌,有时自己是一手烂牌,要想打出好牌,就要做好资源调配、排列组合。”宁德时代内部人士在接受《棱镜》采访时解释道。
因此被业内冠以“赌王”则是因美团创始人王兴在饭否上的一条内容:一位宁德时代的早期投资人首次走进曾毓群狭小的办公室时,就被挂在墙上的“赌性更坚强”所震惊,并问为何不挂“爱拼才会赢”,曾毓群则正色回应道:“光拼是不够的,那是体力活;赌才是脑力活。”
曾毓群或许也没有预料到,日后他的“新能源大赌”会崛起于他成长的故乡宁德。
种子或许在2004年被埋下,当年,日后与曾毓群共同创立宁德时代的黄世霖参与了一个粤港招标项目“汽车用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同年12月,时任宁德市蕉城区政协主席的钟家尧赶往东莞拜会了的曾毓群,希望促成曾毓群回乡投资兴业。
此后4年间并未出现实质性进展。从区位环境、经济发展潜力等当时的宁德似乎都不具备什么优势,宁德时代党委书记陈元太在接受宁德电视台采访时回忆:“这个(ATL新厂)选址选哪里?其实还是蛮多选择的,包括贵州、山东、江苏或者杭州,宁德肯定不在选择项里面。”
“曾毓群先生第一次见面给我的感受,这个年轻人一个是少年老成,再一个就是睿智低调,第三,他爱家乡的情结很浓厚,有家国情怀。所以我们当时非常希望曾毓群先生能把这个企业布局在宁德,在家乡发展。”陈荣凯在接受宁德电视台采访时回忆到,他在2004年至2011年曾先后任宁德市市长、市委书记,2011年至2018年曾先后任福建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
转机出现在2008年,经过与宁德的多轮沟通后曾毓群决定回乡兴办产业,并在时任ATL副董事长张毓捷的支持下力排众议,将ATL在内地的第三座工厂落户宁德,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当年3月正式注册成立。
当年,中国政府开始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2008年3月的两会上,新能源汽车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着力突破新能源汽车、高速轨道交通、工农业节水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中国政府也借助北京奥运会开展了第一次大规模、多种类的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拉开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序幕。科技部也在开始酝酿翌年推出通过财政补贴形式的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的推广工程。
嗅觉敏锐的曾毓群或许是发觉了动力电池即将引来大规模的产业化发展,在ATL内部主导成立了动力电池部门,由黄世霖牵头负责,进行车载动力电池及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
曾毓群在动力电池领域继续了花了3年“练好基本功”,直到2011年才开始真正可以开始“发挥想象力”,正式引来了属于自己的“新能源大赌”。
为了扶持当时薄弱的中国锂电行业,2011年中国政府在出版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明确限制了外商独资企业生产汽车动力电池。曾毓群在接受宁德电视台采访时说:“宝马来要做项目,它需要一个中国公司,这也是国家政策的问题,只好商量投资成立一家中国公司,来接宝马的生意。”
学有源泉方入妙,语无烟火始成家。当年,ATL动力电池研发部在张毓捷的支持下独立出去,由曾毓群和黄世霖牵头成立了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扮演幕后功臣的张毓捷在2017年起也一直担任宁德时代荣誉董事长。
动力类电池有着比消费类电池更严苛的技术要求。宝马公司给宁德时代提供了一本800多页德文的动力电池生产标准说明书,其中涉及很多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宝马汽车一位高层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回忆,当时800多页的说明书让宁德时代“有些犹豫”,担心太过复杂。
行船走马三分命。了解自身优势、及时捕捉到未来趋势的曾毓群还是选择咬牙克服难关。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宁德时代刚刚起步的当口,对于曾毓群来说,想走的更远,必须做两件事:别人不愿意做的事和别人做不了的事。
为解决三元电芯的过充问题,宁德时代的研发团队先后尝试了20多种方案。一遍又一遍,推翻再推翻,测试再测试……宁德时代海外乘用车事业部执行总裁朱凌波接受宁德电视台采访时回忆,动力电池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性能参数叫循环寿命,实际上大概需要三千次就够了,宝马公司甚至却提出了1万次循环。然而我们居然把这个事情做成了,循环性能真的做到1万次,所以这个让德国人也惊呆了。
2013年,宁德时代生产的电池性能和质量终获宝马的认可,成为宝马集团在大中华地区第一家汽车动力电池供应商。当年与宝马公司合作公布后,也迅速让宁德时代在行业站稳脚跟,并在业内打出了名号。与宝马合作的成功案例,北汽、吉利、长安等国内车企也相继与宁德时代开展合作。
就在与宝马推进合作期间,在陆续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推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也一路爆发发展。2012年,国务院颁布《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汽车。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了37.9万辆,销售33.1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市场。
时来天地皆同力。动力电池无疑是“很湿的雪与很长的坡”,宁德时代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中也飞速发展。2015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机量做到了全球第三,该年也开启了A轮融资,募资30亿,投后估值200亿。ATL通过宁德新能源占有的15%宁德时代股份也转让费宁波联创,自此,宁德时代也成了一家100%的中资企业。
相较于另外一家行业巨头比亚迪选择的是主推磷酸铁锂技术路线,曾毓群在技术上采取的则是主要押注在三元锂电池路线、但也没有放弃磷酸铁锂技术的“两腿走”。简单来说,磷酸铁锂技术安全性与稳定性高,成本相对较低,但缺点是电池容量较小,导致续航能力较差;而三元锂电池容量比较大,有较高的续航能力,但安全性和稳定性相对较差,而且成本相对较高。
偏重三元锂电池路线的曾毓群也押准了政策的红利,2016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偏向倾斜高续航的动力电池,首次将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纳入补贴考核标准,三元锂电池成为政策补贴对象。
押宝正确的宁德时代成了最大受益方,在动力电池领域加速“占地盘、高筑墙、广积粮、速称王”,2016年,宁德时代营收同比增长161%,利润增长206%。2017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销量11.84GWh,超越比亚迪和日本松下取得全球第一的位置。2018年6月,宁德时代以奇迹般的24天过会速度登陆创业板,募集资金53.5亿。2021年5月的最后一天,宁德时代总市值突破1万亿元,创造历史成为创业板首只万亿市值公司。
“人不能创造时机,但是他可以抓住那些已经出现的时机。”但时机也有消失的一天,2019年《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出台,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补贴此后也逐步退潮;当年,工信部也废止了2015年发布的《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对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有扶持意味而设立的“白名单”正式取消,也意味着国内企业在中国本土要与国际企业同台竞争。
似乎早有预感的曾毓群在2017年给公司员工的内部信中就如此问出:“‘当台风来时,猪都会飞‘。但是,猪是在飞吗?台风走了后猪的下场如何?”
溥博渊泉:修己达人、得失无常、换了人间!
一路狂飙发展的曾毓群也受到诸多质疑和面临越来越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人就有江湖,有事,就有是非;有双路线就必然有路线之争。2020年中国动力电池销量65.9GWh,其中三元锂电池34.8GWh、同比下降34.4%;磷酸铁锂电池30.8GWh,同比增长49.2%。2021年,在上海交大建校125周年活动上,曾毓群也被红杉资本合伙人沈南鹏问及:
三四年后,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将会各占多少比例?
曾毓群回答的很“中庸”,没有给出具体数值但两者都有市场,充电桩的普及、对续航里程需求降低会让磷酸铁锂电池的增长速度会非常快,三元锂电池的占比则会逐步减少,而一些需要长续航的高端车依然会需要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锂,“我们基本上是不能偏科的,全部产业链都做”。2022年,我国三元电池累计产量212.5GWh,占总产量38.9%,累计同比增长126.4%;磷酸铁锂电池累计产量332.4GWh,占总产量60.9%,累计同比增长165.1%。
市场对宁德时代的情绪也在发生变化,尤其是2020年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推出之后。理想创始人李想在在一次采访中就透露,车企寻找宁德时代合作的方式往往是董事长到他们那排队要电池。
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一番话更是直接将矛头对准了宁德时代,目前动力电池成本占到汽车总成本的40%、50%、60%,并且在不断增加。对此,他笑称道:“我现在不是给宁德时代打工吗?”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则在朋友圈转发相关新闻似作“声援”。
经济学家任泽平则在今年初的一条微博上也写到:天下苦宁王久矣。近年宁德时代四面开战,引发广泛关注,打压竞争对手,胁迫车企,挤压上下游利润。新能源行业有句话,“天下苦宁王久矣”,反应了行业长期的普遍苦衷和不满。
2018年在宁德时代上市敲钟现场,曾毓群曾如此说:“修己是把核心技术做好,达人是公司的产品能够帮助到客户,在市场上取得成功。”
显然,曾毓群在这点上还在努力做到的路上,强势的宁德时代也越来越让行业所不满,一些车企也开始有所“反击”,比如大众投资了国轩高科,奔驰入股了孚能,造车新势力理想、小鹏和蔚来也在2022年投资了电池厂商欣旺达……这些都在一点点威胁着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
曾毓群不再狭小的办公室墙上的“赌性更坚强”早已换成了“溥博渊泉”。
挂上取自中国儒家传统经典《中庸》四字“溥博渊泉”的曾毓群似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人生一世,总要不断了断一些人、一些事。”在曾毓群创立宁德时代的前一年,人生的首个贵人陈棠华在美国去世,无缘得见一手提携的曾毓群日后打下的“电池王国”;首次创业的邀请人梁少康在ATL被TDK收购后则专注在TDK的事业去中了。
另外两名一路陪伴的老师与朋友也在2022年依次离场。2022年2月14日,宁德时代荣誉董事长张毓捷因病医治无效逝世,宁德时代官网为此专门发布讣告并提到,“十年来,从筚路蓝缕到攀缘高峰,他始终与CATL并肩作战,见证了一次又一次的超越与胜利。斯人已逝,他的奋斗精神将在CATL永远传承。”
这年的8月1日,与曾毓群并肩30年的老战友宁德时代副董事长和第二大股东黄世霖离开再创业,宁德时代发布的公告称,黄世霖出于个人事业考虑,申请辞去公司副董事长、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和副总经理职务。该辞职申请自8月1日起生效。辞去上述职务后,黄世霖将不再在公司任职。
至此,曾毓群事业中几名关键的人物皆以悉数“离场”。
离场的黄世霖去了星云时代当董事长,开始了“光储充检”领域的新创业。这也是曾毓群下一个要征战的新战场,也是宁德时代近几年重点布局的业务。宁德时代主楼前种着的两棵树,被曾毓群比作“棋眼”,分别代表的就是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
根据黑鹰光伏的梳理发现,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曾毓群自2019年起连续5年在全国两会都提交了与储能相关的提案。2019年两会建议将可再生能源、电化学储能、新能源汽车融合发展;2020年两会建议将储能纳入国家能源发展规划;2021年两会建议将电化学储能作为国家新型基础设施;2022年两会建议参照抽水蓄能建立适用新型储能特点的容量电价政策;2023年两会则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电池储能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从安全、验证与数据支持等方面给出建议。
从2019年在新能源提案中涉及到储能,到之后每年单独以储能为主题提交提案,可见曾毓群对储能之重视,一直亲力亲为为整个储能的发展“造势”奔波。
近几年一直重点布局的储能业务在数据上也确有体现,2021年,宁德时代实现储能系统销售收入同比601.01%的增长,首次取得全球储能电池产量市占率第一,并覆盖到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全球主要市场。2022年,宁德时代储能业务贡献营收449.80亿元,同比增长230.16%,营收占比进一步扩大到13.69%。
不过,一切都仍未成定局。
今年3月,马斯克在其“秘密宏图”第三篇章里明确“豪赌”储能:特斯拉未来将实现储能规模达240TWH。今年4月9日,特斯拉宣布将在上海新建一家储能超级工厂,专门生产超大型储能商用电池Megapack,初期规划年产商用储能电池1万台,储能规模近40吉瓦时(GWh)。2023年,特斯拉将目标设定为建设100GWH规模的储能项目。
“最大玩家”马斯克在加速,而国内另一名“汽车大王”王传福则在2008年就将未来坐标定位在太阳能、储能电站和新能源汽车“三大”绿色梦想。
撇开大佬们的看好,整个储能也正在小步快跑走进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赛道,据黑鹰光伏统计,去年以来,涉足储能的资本投资高达200多起,其中成功上市者就有中创新航、首航新能源、华宝新能等。此外,储能不仅吸引相关产业链入局加速,还有各路跨界玩家纷纷涌入,在过去的2022年,就有包括美的、海尔、格力家电“三巨头”等超20家A股上市公司跨界入局储能赛道。
各路大小玩家蜂拥而至,依旧是“湿雪与长坡”,想要成为未来的王者,所有人都将展开一番新的较量,所有玩家都将押上新的“赌注”。
储能“王者争霸”的万里长征才刚刚起步!
赌性更坚强与溥博渊泉混一不二,“光拼是不够的,那是体力活;赌才是脑力活。”
参考资料:
1、《“赌徒”曾毓群》|邱处机
2、纪录片《曾毓群和他的“宁德时代”》|宁德电视台
3、《探访宁德时代总部:“首富”曾毓群和他的万亿电池帝国》|棱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