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华夏能源网

投稿与合作

欢迎来到华夏能源网,如有新闻报道、品牌传播、稿件发布需求,请按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一、免费发布:我们欢迎能源、财经及相关领域有较强新闻价值、较高思想水准的优质稿件,请附上联系方式投稿至tougao@mail.hxny.com,我们将择优、免费刊发。如48小时内没有回复,请自行处理您的稿件。 二、定制服务:如果您有更多的产品宣传、公关传播需求,我们很乐意为您提供专业的定制化服务,欢迎垂询QQ/微信:805922102,邮件:hezuo@mail.hxny.com。

"华夏能源网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专注能源市场与政策研究,为零碳未来注入思想动力!


热点话题
首页 > 新闻 财经 > 新能源汽车 > 正文

比亚迪一超,吉利长城两强,理蔚小零上岸追赶,中国自主车企最新格局!

2023-04-10 14:12:07   生成海报 收藏
2022年报盘点。

作者 / 曹原

来源 / 智能车参考

最近各大车企的财报出的也差不多了,那在2022年,哪家车企最能赚钱?

又有哪些车企虽然卖得不错,但实际还在亏本?

本文将从销量、营业收入、毛利、净利润、研发费用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六个维度,对比分析比亚迪、长城、吉利、蔚来小鹏汽车、理想和零跑七家中国自主品牌。

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

(本文主要基于已披露的年报文件。上汽、一汽、长安、奇瑞等完整年报文件未公布,以及哪吒等未上市车企没有披露年报。)

年销量:只有一家新能源销量破百万

首先是全年销量。

比亚迪以186.65万辆的销量排名第一,吉利、长城分别以143.3万、106.17万辆位居第二和第三。

    

新势力这边,虽然销量同比都在增长,但放在行业里对比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

当然,吉利和长城销量中还包括燃油车的销量。

如果只算新能源车型,吉利卖了32.87万辆,仍然可以排在第二位;但长城新能源车年销11.99万,只能排在第六位。

另外,后六家新能源车型销量加起来为93.62万,大概是比亚迪的一半。

总收入:一家营收顶六家

比亚迪销量碾压后几家车企,所以从营业收入来看,比亚迪以4240.61亿元继续排在第一位,差不多和后六家收入总和相当。

    

吉利和长城收入均破千亿,位列第二第三。

新势力这边,蔚来和理想突破400亿,向500亿进发。一直处在组织架构调整期的小鹏,虽然营收同比增长27.95%,但268.6亿的成绩只能让公司排在第六位。

而上市后第一次交年报的零跑,营收同比增长295.41%,差不多增加两倍,但和其他新势力仍然存在差距。

毛利润和毛利率:毛利也一家顶六家,毛利率基本在10%以上

从毛利润来看,比亚迪继续稳坐第一的位置。并且,722.45亿元的毛利润仍然大于后六家总和。

   

不过这次第二第三稍稍换了一下,长城以266.01亿的毛利排在第二。

理想则以87.9亿的毛利占据新势力之首,零跑依旧垫底,并且也是七家里唯一一家毛利还未转正的企业。

而从毛利率来看,理想反而以19.4%位居第一,长城以0.03%的差距排在第二,比亚迪则排在第三。

    

新势力中的其他几家,小鹏和蔚来毛利率均超过10%。零跑由于毛利未转正,因此毛利率也为负,为-15.40%。

净利润:新势力们仍未转正

几个衡量指标中,净利润能最直观地展现一家企业能赚多少钱。七家车企里,比亚迪以166.22亿的成绩又回到第一位,长城吉利还是第二第三,分别为82.53亿和46.50亿。

    

但新势力的净利润均未转正。其中蔚来亏得最多,净亏损144.07亿,小鹏次之,净亏损91.4亿。

虽然看起来最有希望转正的是理想,但2021年理想净亏损为3.2亿,和自身相比,情况并不算十分乐观。

研发费用:新势力中蔚来最多,整体仅次于比亚迪

在一家企业未能保证盈利时,研发费用和净亏损往往是正相关的关系。

所以也就能看到亏了140多亿的蔚来,研发费用排在第二,共支出108.36亿元,仅次于比亚迪。

    

其他几家,理想、吉利、长城和小鹏的研发费用都在60亿左右,零跑最少,研发费用为14.11亿元。

比亚迪、长城、理想和零跑也公布了自家研发人员数量。

其中,比亚迪共有研发人员69697名,是四家里最多的;长城、理想和零跑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23850、4838和2195名。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基本储备充分

各家车企账面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数额可以反映出这家企业的现金流状况,以及偿债能力,或者说应对紧急资金需求的能力。

七家企业中有六家超过260亿,比亚迪依旧排在第一,蔚小理也均超过350亿。

     

零跑汽车相对来说资金较少,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数额为69.49亿元。

从行业整体来看,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会进一步增加,全年销量将达到850万-900万辆,新能源、智能化、电气化已经是大势所趋。

而比亚迪已经在新能源市场占据上风,营收、毛利、净利润等各方面已经进入良性循环。

并且从细分市场来看,10万-30万区间基本都是比亚迪的车型,还有未上市的仰望、腾势车型,目标占据更高的价格区间。未来,比亚迪的优势很有可能继续越滚越大。

其他营收基本稳定的传统车企,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保持新能源研发投入,保证转型的路上不被落下。

但对于新势力来说,现阶段最重要的问题仍然是如何扭亏为盈、如何平衡研发投入和各项财务指标。

毕竟,市场是残酷的。一旦跌倒,想要再爬起来会变得十分困难。

555
更多> 相关股票

最新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文作者
    • 默认头像

      简介:

      最新文章
    更多> 快讯
    Top10 48H热文榜
    更多> 专题策划
    更多> 论坛 / 活动
    合作伙伴: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华夏能源网 京ICP备1303171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0347
    2023-04-10 14:12:07
    比亚迪一超,吉利长城两强,理蔚小零上岸追赶,中国自主车企最新格局!
    长按右侧二维码阅读原文
    更多好文请关注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
    立足能源 聚焦双碳 深耕财经
    长按图片保存到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