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华夏能源网

投稿与合作

欢迎来到华夏能源网,如有新闻报道、品牌传播、稿件发布需求,请按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一、免费发布:我们欢迎能源、财经及相关领域有较强新闻价值、较高思想水准的优质稿件,请附上联系方式投稿至tougao@mail.hxny.com,我们将择优、免费刊发。如48小时内没有回复,请自行处理您的稿件。 二、定制服务:如果您有更多的产品宣传、公关传播需求,我们很乐意为您提供专业的定制化服务,欢迎垂询QQ/微信:805922102,邮件:hezuo@mail.hxny.com。


热点话题
首页 > 新闻 投融资 > 储能 > 正文

4个月造出钠离子电池,传艺科技遭质疑

2022-11-09 15:22:11   生成海报 收藏
在目前的技术背景下,传艺科技生产几块钠离子电池的所谓“投产”,还需要后续持续稳定的量产和销售来验证。

作者 / 大蔚

来源 / 电池风云

锂离子电池价格居高不下,让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苦不堪言。就在近日,一则钠离子电池中试投产的的新闻引起了业内热议。

10月27日早间传艺科技公告,公司钠离子电池中试线安装调试完成并投产,并于27日顺利举办了中试线投产仪式,并发布了公司钠离子电池产品。根据公司公告,其 I 期钠离子电池单体能量密度为 150Wh/kg-160Wh/kg,循环次数不低于 4000 次。

   

不过顺着传艺科技发布的关于钠离子电池事项的公告时间,我们发现,该公司从进军钠离子电池赛道到完成投产,仅仅用了4个多月时间,简直可以称为“神速”。就连动力电池领域的老大宁德时代,目前也没有达到钠离子量产的程度。所以这样快速的上马速度,一度引起外界质疑。

而如此重要的新闻,在传艺科技官网却没有任何图文宣传,公司的最新新闻仍停留在9月份。

在传艺科技官宣进军钠离子电池的那天起,股价就开始大涨,从原来的不足 10 元,最高涨到50元附近,4个月股价上涨接近 370%。这也直接反映了资本市场对于动力电池领域技术创新的渴望,毕竟天下“苦锂电久矣”。钠离子电池的出现,或许能解锂电疯狂高价的困境。

4个月进入中试

公开资料显示,传艺科技主要从事笔记本电脑输入设备的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业务,是全球四大顶级键盘制造商(达方电子、群光电子、精元电脑、光宝电子)柔性线路板核心部件的主要供应商,为联想、惠普、戴尔、华硕四大品牌笔记本电脑提供键盘配套,全球市场占有率 20.56%,国内市场占有率 40%。

   

今年6月23日,传艺科技突然宣布成立传艺钠电科技有限公司,并同时宣布进军钠离子电池赛道。

此前,传艺科技所有业务均集中在电子元器件,并未涉足动力电池领域。这一举动,也引起了深交所的注意,要求其结合资金、技术、人才储备等情况论证上述项目的可行性、合理性。

未曾想,这次“转型”给传艺科技带来了股价的疯狂上涨和估值的升高。今年下半年以来,传艺科技股价暴涨,曾多次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甚至在9天录得7个涨停板。自今年6月份以来,其股价直线式拉升,由6月初的10.20元/股暴涨至10月26日收盘的47.80元/股,狂飙了近370%。股价相对估值PE(TTM)达到了91倍。

在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情况下,传艺科技就在二级市场获得了如此疯狂的追捧,背后或许又是一番资本的推波助澜。

而进军钠离子电池之后,传艺科技在该领域的进展“势如破竹”。

9月27日,仅仅在传艺科技宣布进军钠离子电池赛道3个月后,传艺科技在接受机构调研时介绍了公司的钠电项目规划:项目建设分三个阶段,中试线、I期(2GWh钠离子电池)、II期(8GWh钠离子电池)。其中,中试线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建成后可开发出性能优异的钠离子电池,产品主要参数满足能量密度大于145Wh/kg、寿命大于4000次、符合国标安全性。I期2GWh项目计划投资人民币10亿元,II期项目计划投资人民币40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可满足低速电车及钠电池储能系统。

紧接着10 月 24 日,传艺科技又发布公告称,将 I 期 2GWh 的产能扩大至 4.5GWh,到 2023 年初完成 I 期产能投产。10 月 27 日,公司在发布会上正式宣布 " 钠离子电池中试线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并投产 "。

4个月完成钠离子电池中试线,不到1年就能投产,怎么看都有点“天方夜谭”。规模、体量比传艺科技大很多,起步更早的宁德时代、华阳股份至今都未官宣钠离子电池投产。

宁德时代在2021年就率先发布了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达到160Wh/kg,可在 15 分钟内充电至 80% 的 SoC。电池在低温下表现非常好,在 -20 摄氏度下,电池仍保留了 90% 以上的容量,更不容易受到低温对于电池使用上的影响。此技术创下全球最高水平,预计2023年将量产,目前在与部分乘用车客户协商。华阳股份投资建设的钠离子电芯生产线设备安装调试已完成,但还未量产。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传艺科技半路出家达到如此激进的研发进程,其钠离子电池实力究竟有几分真实?

有悖常理的进展,也引起众多质疑。在发布会当天,就有传言传艺科技的钠离子电池电池鼓包破裂,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加了金属镍,电池能量密度数据造假等等,引起股价下跌。对此,董秘11月1日予以否认,回应称,“钠离子电池三元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有多种技术路线,其中过渡金属的元素种类有镍,铜,钴,锰等多种,过渡金属的比例也有不同,不同技术路线的容量也不一样,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择过渡金属的种类和调控过渡金属的比例能获得不同的电化学性能,后续持续优化改善。”

后续还有投资者询问公司钠电池是否送到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但董秘并未正面回应。

到目前为止,传艺科技的钠离子电池项目还未给公司带来盈利,其今年上半年9.93亿元的营收全部来于电子信息零组件。但二级市场的股价上涨带来的效应,应该会为年底财报增色不少。

钠电池产业链暂未成形

在全球锂矿石疯狂上涨的情况下,钠电池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将会分担一部分锂电池压力。

钠电池有一系列优点:低温性能好、适合快充、安全稳定等等,但是最重要也是绝对的“杀手锏”就是:价格低。

   

上海钢联数据显示,最新的碳酸锂价格已经达到57万元/吨,而金属钠的价格不过2万元/吨。锂矿资源不但少,还集中在南美地区,而钠资源地壳丰富程度是锂矿的400倍,且分布更为均匀,价格更加便宜。

并且,在制造方面,钠离子电池还能更省。根据相关计算,钠离子电池的最终成本可能比锂离子电池低30-40%。此外,按照目前纯电动汽车的成本构成,动力电池约占整车成本的三分之一。叠加起来,一辆纯电动汽车的成本应该会降低15%左右。这对于整个产业链的意义是巨大的。

但钠离子电池的缺点也很明显,以宁德时代发布的数据,钠离子电池的电芯体能量密度不过160Wh/kg,仅仅是接近磷酸铁锂电池的水平。可是,磷酸铁锂电池同时有着优秀的循环使用寿命,目前已经能实现循环寿命3000-6000次的水平,而钠离子电池还徘徊在1000多次。

与此同时,钠离子电池还有着效率低、放电快等方面的天然劣势,这与新能源车在消费端日益增长的高品质需求不相匹配。所以,锂离子电池仍然是当今动力电池发展的主流选择。以目前的技术水平,钠离子电池只能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补充,仅适用于低速、续航里程两百公里左右的小型电动车,以及一些两轮车。

显然,钠电池的续航能力远低于锂电池,如果只考虑电池成本而不管市场接受度和客户需求,显然是在玩火。

比如宁德时代,2021年就发布了第一代钠离子电池,但最快量产也要2023年。而这期间还要不断与客户协商,重新进行客户教育,才能最终预估钠离子电池的需求量。这也让很多电池公司对此技术谨慎推进。因此,钠电池要想与锂电池平分秋色,仍然需要攻克众多技术难点。

技术上,目前钠离子电池领域专利有4449件,但多数在高校,企业并不多,可见钠电池技术多处在实验室阶段,未进入企业规模商业化阶段。

因此,在目前的技术背景下,传艺科技生产几块钠离子电池的所谓“投产”,还需要后续持续稳定的量产和销售来验证。

不过,业内对于钠电池的热情不断,毕竟这是一种有可能改观目前电池供需格局的新材料。今年以来,除了传艺科技,不断有上市公司上马或宣布钠离子电池相关的项目,同时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进程也不到获得突破。

9月,美联新材与七彩化学宣布共同投资25亿元人民币,建设年产18万吨电池级普鲁士蓝(白)产业化项目,致力于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普鲁士蓝(白)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助推钠离子电池产业发展。

9月30日,华阳股份也宣布,公司投资建设的钠离子电芯生产线设备安装调试已完成,公司于当日举办钠离子电芯生产线出品仪式。

11月3日,宁德时代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正全面推进钠离子、M3P、凝聚态、无钴电池、全固态、无稀有金属电池等电池技术布局。宁德时代此前曾宣布,将在 2023 年正式大规模量产钠离子电池。

综合头部企业的研发动态,2023年或将成为钠离子电池开启元年。未来,新能源市场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呈现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共同发展、相互补充的局面。

555
更多> 相关股票

最新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文作者
    • 默认头像

      简介:

      最新文章
    更多> 快讯
    Top10 48H热文榜
    更多> 专题策划
    更多> 论坛 / 活动
    合作伙伴: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华夏能源网 京ICP备1303171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0347
    2022-11-09 15:22:11
    4个月造出钠离子电池,传艺科技遭质疑
    长按右侧二维码阅读原文
    更多好文请关注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
    立足能源 聚焦双碳 深耕财经
    长按图片保存到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