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华夏能源网

投稿与合作

欢迎来到华夏能源网,如有新闻报道、品牌传播、稿件发布需求,请按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一、免费发布:我们欢迎能源、财经及相关领域有较强新闻价值、较高思想水准的优质稿件,请附上联系方式投稿至tougao@mail.hxny.com,我们将择优、免费刊发。如48小时内没有回复,请自行处理您的稿件。 二、定制服务:如果您有更多的产品宣传、公关传播需求,我们很乐意为您提供专业的定制化服务,欢迎垂询QQ/微信:805922102,邮件:hezuo@mail.hxny.com。

"华夏能源网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专注能源市场与政策研究,为零碳未来注入思想动力!


热点话题
首页 > 新闻 财经 > 氢能 > 正文

东三省首个氢能产业规划出炉:2035年产值突破5000亿,氢车保有量15万辆以上

2022-08-12 08:59:40   生成海报 收藏
不过辽宁省在落地氢能产业时,依然需要面临着众多挑战。

作者 / 岳海清

来源 / 华夏能源网

当前发展氢能产业不仅是全球产业创新和能源转型的重大战略方向,也成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2022年以来,有多个省市相继出台氢能产业规划,近日,东北首个氢能产业规划出炉。

华夏能源网(www.hxny.com)注意到,辽宁省日前发布了《辽宁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显示,从产业目标上来看,到2025年,全省氢能产业实现产值600亿元,集聚100家以上氢能产业相关企业,培育10家左右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燃料电池发动机产能达到1万台;到2035年,氢能产业产值将突破5000亿元,龙头企业超过50家,燃料电池发动机产能达到30万台。

从技术创新目标上来看,到2025年,力争实现燃料电池比功率大于4.0千瓦/升,成本低于2000元/千瓦,电解水制氢耗能量低于4.5千瓦时/标方;到2035年,实现燃料电池比功率大于7.0千瓦/升,成本低于500元/千瓦,电解水制氢耗能量低于4千瓦时/标方。

从推广目标来看,到2025年,全省燃料电池车辆(含公交车、乘用车、重型卡车、牵引车、环卫车等)保有量达到2000辆以上,燃料电池叉车保有量达到1000辆以上,燃料电池船舶保有量达到50艘以上,燃料电池轨道交通车辆保有量达到10辆以上,分布式发电系统、备用电源、热电联供系统装机容量达到100兆瓦,加氢站30座以上。

到2035年,全省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50000辆以上,燃料电池叉车保有量达到50000辆以上,燃料电池船舶保有量达到1500艘以上,燃料电池轨道交通车辆保有量达到50辆以上,分布式发电系统、备用电源、热电联供系统装机容量达到1000兆瓦,加氢站500座以上。

目前,辽宁省氢能产业链条已具雏形,辽宁省在氢气制备、储运、燃料电池及氢能应用等领域集聚了100多家企业和研究机构,已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从研究机构来看,有国内最早从事燃料电池研究的机构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有我国少数几家能够进行涉氢瓶阀试验的试验机构大连锅检院以及中科院沈阳金属所。

从企业代表来看,在燃料电池电堆及其核心部件和基础材料方面,有新源动力、国创氢能等;在系统集成、控制和辅助系统关键部件方面,有洺源科技、大连擎研、阜新德尔等企业;燃料电池整车生产方面,拥有一汽大客、航天凌河等企业。

此外,在氢气制取环节,有鞍钢集团、福佳大化、营创三征等廉价副产氢源企业;有岩谷气体、黎明气体等甲醇裂解制氢企业;有红沿河核电站、国电投燕山湖等具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能力的企业;以及辽宁国氢、辽宁中氢国联等制氢装备生产企业。

不过辽宁省在落地氢能产业时,依然需要面临着众多挑战。

一方面是核心技术有待突破,虽然辽宁省氢能领域部分技术水平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但整体核心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依然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燃料电池功率密度、电池寿命、成本价格等核心参数上。另外,适用于长距离、大规模经济输运的液氢储运技术与国外也存在较大差距,关键零部件仍依赖进口。

其次是产业链条尚不健全,虽然辽宁省的氢能产业链条虽已具雏形,但还存在一些需要补链的环节,燃料电池电堆中的膜电极、催化剂、空压机、氢气循环泵、碳纸等,以及加氢站设备中的压缩机、加氢机等核心设备和阀门、垫圈等核心关键部件及材料,省内企业还无法生产,仍需进口或依靠省外企业提供。

最重要的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目前,辽宁省内仅有6座加氢站,分布在大连、抚顺和葫芦岛,并且主要采用气氢拖车运输,仅适用于小规模、短距离运输,且效率不高。气氢管道运输、液氢罐车运输等高效率低成本的运氢方式尚未规划,加氢站数量少,储运设施建设不完善,无法满足全省氢能产业发展的需要。

此外,辽宁省的区域协作有待加强,目前,辽宁省氢能领域的相关企业布局较为分散,导致企业之间无法有效建立分工协作体系,不能充分共享资源和信息,全省氢能产业链各环节的研发活动趋于封闭,从而难以突破规模化量产的技术屏障。

以下是《规划》原文:

   

(图片来源:veer图库)

555
更多> 相关股票

最新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文作者
    • 默认头像

      简介:

      最新文章
    更多> 快讯
    Top10 48H热文榜
    更多> 专题策划
    更多> 论坛 / 活动
    合作伙伴: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华夏能源网 京ICP备1303171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0347
    2022-08-12 08:59:40
    东三省首个氢能产业规划出炉:2035年产值突破5000亿,氢车保有量15万辆以上
    长按右侧二维码阅读原文
    更多好文请关注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
    立足能源 聚焦双碳 深耕财经
    长按图片保存到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