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与合作
欢迎来到华夏能源网,如有新闻报道、品牌传播、稿件发布需求,请按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一、免费发布:我们欢迎能源、财经及相关领域有较强新闻价值、较高思想水准的优质稿件,请附上联系方式投稿至tougao@mail.hxny.com,我们将择优、免费刊发。如48小时内没有回复,请自行处理您的稿件。 二、定制服务:如果您有更多的产品宣传、公关传播需求,我们很乐意为您提供专业的定制化服务,欢迎垂询QQ/微信:805922102,邮件:hezuo@mail.hxny.com。
作者 / 南音
来源 / 能源圈
近日,由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支持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编制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无废集团”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获得生态环境部正式复函同意(环办固体函〔2022〕158号),这是国内首个经生态环境部同意开展的“无废集团”建设试点。
“无废集团”出现早有预兆
“无废集团”与“无废城市”的概念一脉相承。近三年来,新《固废法》的落地以及“无废城市”的推动,激起了层层环保浪花。
2018年初,中央深改委便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要点;同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仔细观察这份名单,会发现不仅包括那些经济发达城市,同时,也包括资源型城市。此外,雄安新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新天津生态城、福建省光泽县、江西省瑞金市作为特例,参照“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一并推动,更是有着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
为什么是中国石化?
中国石化作为石化行业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我国最大的成品油和石化产品供应商、第二大油气生产商,产生危险废物的种类涉及《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46个大类中的22个大类124个小类,产生量约占全国的3%,是国内最大的危险废物产生集团企业之一。
迈出“无废集团”这一步,是中国石化的重任,也是野心。
中国石化成为“天选之子”,也与其在化工行业的地位有着直接联系。石化行业生产过程中的固废产生量大,固废成分复杂且多具有易燃易爆高毒等特点。可以说,石化行业的无废建设水平提升空间较充足,优先从石化行业入手开展“无废集团”试点的可预见性好。
开展“无废集团”建设试点工作,是如中国石化这样的传统行业大型集团企业面临实现“双碳”目标与固体废物“三化”目标双重压力下的优选之路,毕竟,他们都面临着这样的现实:“一头连着减污,一头连着降碳”、“一头连着源头,一头连着末端”、“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环保”。
如何在重重挑战下完成环保大考,不仅是中国石化,也是所有能源央企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任务艰巨也要迎难而上
2013年7月30日,在联合国全球契约中国网络主办的“生态文明·美丽家园”关注气候中国峰会上,中国石化宣布实施“碧水蓝天”环保计划。该计划提出,在2013年至2015年三年间,投入近230亿元,实施803个环保综合整治项目。这是中国石化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环保治理行动。看起来时间、数量各方面细节都有了,诚意满满。
事实上,中国石化近年来清洁发展已取得一些成果,已在广东、上海等13个省市建成投运20座加氢站,“十四五”规划建设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规划布局5000座充换电站、7000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点,已实现三类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工业化生产,2013-2017年投入209亿元实施870个环保项目。2018年启动绿色企业行动计划,2017年在河北雄安建成我国首个地热供暖“无烟城”。
2021年7月5日,中国石化在京宣布计划开启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建设——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为国家推进CCUS规模化发展提供应用案例。
环保和发展,能源企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中国石化的经济效益并未因绿色转型而按下暂停键,按照中国会计准则,一季度中国石化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人民币226.05亿元,同比增加24.5%。
或许是中国石化的一系列成果,让中国的无废之路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曾经,有着巨大增量的无废市场因为经济投入、商业模式等阻碍难以真正发展起来,且地区之间、公司之间又存在着认知不同、标准不齐等阻碍,如今,以一个企业作为切入点,模式有可能会变得更清晰。未来,在路线规划和技术路线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验借鉴也变得更容易。
单单只靠一个企业是很难完成一个宏大命题,这还得看其他企业会什么时候赶上、怎么赶上。不过也要注意到,此次中国石化并未将所有二级单位都纳入试点工作方案,而是选择了12家作为示范单位。这些企业的选择是否如无废城市名单那样更有代表性,也值得探讨。一众业界人士也在观望中石化最终能够交出一份怎样的成绩单,又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经验可以借鉴。
(图片来源:veer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