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与合作
欢迎来到华夏能源网,如有新闻报道、品牌传播、稿件发布需求,请按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一、免费发布:我们欢迎能源、财经及相关领域有较强新闻价值、较高思想水准的优质稿件,请附上联系方式投稿至tougao@mail.hxny.com,我们将择优、免费刊发。如48小时内没有回复,请自行处理您的稿件。 二、定制服务:如果您有更多的产品宣传、公关传播需求,我们很乐意为您提供专业的定制化服务,欢迎垂询QQ/微信:805922102,邮件:hezuo@mail.hxny.com。
作者 / 王能全
来源 / 全说能源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与乌克兰战争爆发,国际石油价格历史性地第三次站上了每桶100美元大关,期间为了抑制不断上涨的国际石油价格和缓解市场恐慌的情绪,在约一个月的时间里国际能源署宣布共向市场投放超过3亿桶的石油储备。正是在美国和国际能源署不断加码石油储备投放规模的压力下,WTI期货价格跌破每桶100美元。俄乌战争,让我们在极短的时间里目睹了石油储备的大规模释放,让石油储备这一政策工具再一次进入了公众的视野。认真分析这一期间石油储备的释放与油价变动之间的关系,我们看到了石油储备具有的宏观和微观等方面显著的效果,更让我们见证了石油储备作为稳定国际石油市场压舱石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我国应加大国家石油储备的建设力度。
俄乌战争爆发以来的石油储备释放
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为了抑制不断上涨的国际石油价格,国际能源署和美国开展了密集的石油储备释放活动,本次石油储备释放的次数之密集和规模之大,为国际能源署成立以来所罕见,是继2020年5月1日欧佩克+历史性减产之后,160多年以来世界石油工业史上最大规模的对石油供应的人为干预。
(一)2022年3月1日国际能源署释放石油储备
2022年3月1日,在部长级特别会议结束之后,国际能源署宣布,31个成员国共同向市场释放6000万桶石油储备。国际能源署在声明中指出,俄乌军事冲突,是在全球石油市场本已紧张、价格波动加剧、商业库存处于2014年以来最低水平、生产商短期内提供额外供应的能力有限的背景下发生的,国际能源署31个成员国同意释放6000万桶石油,相当于在30天里每天向市场投放200万桶的石油,以向全球石油市场发出一个统一而强烈的信息,即俄乌军事冲突不会导致市场供应的短缺。
本次石油储备的释放,是国际能源署成立以来,第四次统一释放石油储备,此前的三次释放行动分别发生在2011年、2005年和1991年。
就在国际能源署宣布释放石油储备的同一天,美国能源部官网也发布消息,称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统一协调行动,美国将向市场释放30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占国际能源署本次石油储备释放总量的50%。
2022年3月4日,国际能源署官网消息称,国际能源署成员国认可的石油储备释放数量为6171万桶;3月9日,国际能源署官网又发布消息,国际能源署成员国最终决定释放的石油储备总量为6266.2万桶,其中由政府和机构拥有的公共石油储备为4305.4万桶,企业拥有的石油储备1960.9万桶;在释放的石油储备中,原油为4572.4万桶,成品油为1693.8万桶。
(二)2022年3月31日美国释放战略石油储备
2022年3月31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未来6个月美国将每天释放1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白宫发布的新闻稿称,这次释放的规模前所未有,世界从未在如此长的时间内以每天100万的速度释放石油储备。与此同时,拜登还呼吁美国国会,要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公司为未使用的油井等支付费用,敦促这些公司使用闲置的油井和土地,提高美国国内的石油产量。白宫表示,在今年年底美国国内石油增产前,此次释放战略石油储备将起到类似桥梁的过渡作用。
2022年4月1日,美国能源部官网发布消息,2022年5月至7月,释放90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剩余的9000万桶将在8月至10月释放,不迟于4月21日签署销售合同。
本次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的释放数量为1.8亿桶,是拜登作为美国总统以来的第三次,前两次分别为:2021年11月23日的第一次释放,数量为5000万桶;2022年3月1日的第二次释放,数量为3000万桶。加上本次释放的1.8亿桶,美国三次战略石油储备释放总量为2.6亿桶。
(三)2022年4月1日国际能源署释放石油储备
在3月1日宣布释放石油储备的官方声明中,国际能源署就明确表示,国际能源署秘书处将继续密切监测全球石油和天然气市场,并向理事会提出建议,包括必要时可能增加释放更多的紧急石油储备。
2022年4月1日,国际能源署官网发布消息,称国际能源署理事会特别会议已经达成一致,同意再次释放石油储备,以应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供需紧张。在新闻稿中,国际能源署指出,国际能源署成员国拥有的应急储备数量为15亿桶,4月1日决定的再一次释放石油储备,将是继1991年、2005年、2011年和2022年3月1日之后的第五次应急释放。
2022年4月6日,国际能源署执行主任比罗尔发推文表示,“国际能源署正在采取行动,释放1.2亿桶石油库存(包括美国从战略石油储备中释放的6000万桶),更多细节将于近期公布”。
2022年4月7日,国际能源署官网发布消息,正式宣布在未来6个月里,释放1.2亿石油储备,其中美国石油储备释放的数量为6000万桶,包括在3月31日宣布的1.8亿桶之中。国际能源署表示,在未来的6个月里,其成员国总共将释放2.4亿桶石油储备,即每天向国际石油市场增加超过100万桶的石油供应。3月1日宣布释放的6270万桶和本次释放的1.2亿桶,占国际能源署成员国拥有应急石油储备总量的9%。
大规模石油储备释放下的国际石油价格变动
进入2022年以来,在俄乌紧张关系、尤其是俄乌战争的刺激下,国际石油市场进入了疯狂过山车模式,仔细分析这一期间布伦特和WTI两大国际石油市场标杆原油价格的变动数据,我们看到的是,两次石油储备的释放中,第二次对国际石油价格的打压比第一次明显,第一次石油储备的释放更多的是对油价上涨的抑制作用和减缓市场恐慌情绪。
(一)2022年2月18日以来的布伦特和WTI价格变动
虽然进入2022年以来,俄罗斯与乌克兰的紧张关系不断升级,但真正产生重大影响的是两个时间点,一是2022年2月21日,俄罗斯宣布承认乌克兰东部两个共和国独立;二是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与乌克兰战争爆发。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选取2月21日之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即2022年2月18日,作为我们分析这一期间国际石油价格变化的起始时间点。
2月18日,布伦特原油期货收盘价为每桶93.54美元,2月21日收于95.39美元/桶,2月25日收于99.08美元/桶,2月28日收于100.99美元/桶,为2022年以来首次站上每桶100美元大关。自此之后至4月7日,除3月15日和3月16日两个交易日外,布伦特原油价格均高于每桶100美元,期间最高价为3月7日创下的每桶139.13美元,最高的收盘价为3月8日创下的127.98美元/桶,最低的收盘价为3月16日创下的每桶98.02美元。
2月18日,WTI期货收盘价为每桶91.07美元,2月21日收于92.65美元/桶,2月25日收于92.81美元/桶。从这两天的数据可以看出,可能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位于北美的WTI价格变化对俄乌战争不太敏感。3月1日,WTI期货收盘价站上了每桶100美元大关,落后于布伦特原油一天的时间。自此之后至4月7日,WTI有五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每桶100美元,分别为3月15、16日和4月1日、4月6日、4月7日,期间WTI创下的最高价为3月8日的129.44美元/桶,最高的收盘价为同日的123.7美元/桶,最低的收盘价为3月16日的95.04美元/桶。
(二)3月1日国际能源署石油储备释放未能抑制油价的上涨
2022年3月1日,国际能源署宣布释放6000万桶石油储备,不过,非常遗憾的是,从统计数据看,这一次石油储备的释放,未对国际石油价格产生打压的作用。
从布伦特原油价格看,继2月28日站上每桶100美元大关后,3月1日收于每桶104.97美元,3月2日收于112.93美元/桶,此后直至3月9日,布伦特原油期货收盘价都在每桶110美元以上。
就在国际能源署宣布释放石油储备的当日,WTI站上了每桶100美元大关,收于103.41美元/桶,3月2日又冲过每桶110美元大关,收于110.60美元/桶,此后至3月8日WTI价格都在每桶110美元以上。
就是在国际能源署宣布释放石油储备的第二天,布伦特原油和WTI,双双站上了每桶110美元大关。
这一期间,市场传闻美国和欧洲将对俄罗斯的石油出口实施禁运,3月8日美国和英国正式宣布对俄罗斯的石油进口实施禁运,推动布伦特和WTI双双创下了2022年以来的最高价和最高收盘价。
3月15日和16日,布伦特和WTI期货价格双双跌破每桶100美元的大关。其中,3月15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每桶大跌6.99美元,收于99.91美元/桶;WTI每桶大跌6.57美元,收于96.44美元/桶;3月16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再次下跌,收于98.02美元/桶,WTI收于95.04美元/桶。这两个交易日,布伦特和WTI两大标杆原油价格均跌破每桶100美元的大关,尤其是3月15日大跌的主要原因,是市场担忧新冠疫情可能会对我国的石油消费产生抑制,而非石油储备的释放。
(三)3月31日和4月1日石油储备的释放有效地打压了油价
2022年3月31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史上最大规模的战略石油储备释放计划,当天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大跌5.54美元/桶,收于107.91/桶;WTI期货价格大跌7.54美元/桶,收于每桶100.28美元/桶。这是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我们观察到的石油储备释放对油价最明显的直接打压作用。
4月1日,国际能源署官网发布消息,称将再次释放石油储备。可能是由于所发布的消息过于笼统,没有石油储备释放的具体数量和时间,这次释放石油储备的消息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继3月31日大跌之后,4月1日的国际石油价格仅小幅下跌,其中,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仅下跌0.32美元/桶,WTI也仅下跌1.01美元/桶。不过,值得一提的是,4月1日WTI期货价格收于每桶99.27美元,是2022年3月1日站上每桶100美元大关后,第三次跌破每桶100美元的水平。
虽然4月1日国际能源署有关再次释放石油储备的消息没有对国际石油市场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随着市场传闻的不断增多,特别是4月6日比罗尔发推文后,当天国际石油价格再次大跌,其中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每桶下跌5.57美元,收于101.07美元/桶;WTI期货价格每桶下跌5.73美元,收于96.23美元/桶,且第四个交易日低于每桶100美元。4月7日,在前一个交易日大跌之后,布伦特和WTI均小幅收跌。
这样,以3月31日美国宣布释放战略石油储备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即3月30日的收盘价为标准,至4月7日,布伦特原油期货收盘价下跌了12.87美元/桶,WTI期货收盘价下跌了11.79美元/桶。
石油储备是国际石油市场一块重要的压舱石
石油储备,来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第一次石油危机,1976年1月19日正式成立的国际能源署,规定各成员国建立石油储备并制定了分享石油储备的应急计划。自此开始,石油储备作为石油进口国应对石油危机的一种政策工具,储备的方式不断丰富,储备的数量不断增加,通过多次的使用其对稳定国际石油市场的作用也不断显现。可以预见的是,在本次俄乌战争的刺激下,无论是国际能源署还是包括我国在内的石油进口国,都必将更加重视石油储备的建设工作。
(一)国际能源署拥有规模最大和最完善的石油储备
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石油储备来源于国际能源署,国际能源署成员国拥有的石油储备数量最多,也是截至目前为止石油储备释放最多的国际组织。
自成立开始,国际能源署就将建立应急石油储备作为成员国必须承担的义务,其后随着国际石油形势的变化,国际能源署关于石油储备的政策不断改变。1976年11月,国际能源署最终规定,成员国应急石油储备的规模为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至此,一般行业通行所称的90天石油储备规模惯例至此形成,其具体内容包括:石油净进口的成员国,必须拥有相当于前一年度平均净进口量90天的原油和成品油储备,这一规模的储备必须由政府直接拥有或虽非政府直接拥有但可以动用,以确保履行其成员国责任;石油净出口的成员国,不承担石油储备的义务。
除国际能源署外,欧盟也要求其成员国承担石油储备义务。不过,与国际能源署不同的是,欧盟确定的储备义务是90天的石油消费量,而且所有成员国均要求建立应急储备,只是对于石油净出口国,允许在90天消费量基础上扣减15%的比例。欧盟规定储备的品种,为三大类石油产品:一是汽油和航空汽油,二是柴油和航空煤油,三是燃料重油。
此外,世界上很多国家还规定,从事石油业务的企业,必须保有一定量的石油库存作为企业的法定义务,这就是一般所称的行业石油库存或商业石油库存。
目前,国际能源署共有31个成员国和包括我国、印度、巴西等在内的10个联系国。根据2022年4月7日国际能源署的新闻稿,其成员国拥有的应急石油储备数量为15亿桶,行业石油库存数量为5.75亿桶,合计为20.75亿桶。而根据2022年3月16日国际能源署官网的数据,截止2021年12月,国际能源署成员国的石油储备数量可以满足156天净进口量的需要,大大高于规定的90天。
从建立以来,国际能源署共开展了五次石油储备的释放活动,前三次分别为:1991年海湾战争,2005年卡特里娜和丽塔飓风,2011年利比亚危机,后两次为2022年3月1日和4月1日的石油储备释放。在为时仅一个月的时间里,国际能源署成员国宣布总共释放超过3亿桶的石油储备,为历史所仅有。
(二)美国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战略石油储备
作为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和曾经的最大石油进口国,美国是建立国际能源署的倡议国,也是拥有石油储备规模最大的国家。从1977年7月21日第一船储备原油入库开始,至2009年12月27日,美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战略石油储备,峰值时的储备规模高达7.266亿桶。其储备的全部为原油。
随着页岩革命的成功和石油产量的不断增加,继2019年成为能源净出口国之后,2020年美国又成为石油净出口国,其战略石油储备的数量正不断下降。根据美国能源部战略石油储备官网的数据,截止2022年2月23日,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的数量为5.792亿桶,每桶储备原油的成本为29.70美元,战略石油储备费用总支出为257亿美元,其中设施费用为50亿美元,储备原油的费用为207亿美元,分别储存在墨西哥湾沿岸的德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四个大型地下盐穴基地。
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承担了国际能源署历次石油储备释放的主要责任。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为配合国际能源署的石油储备释放,1991年1月17日,美国宣布动用3375万桶战略储备,而当时国际能源署其他成员国宣布释放的数量仅为250万桶。2011年6月利比亚危机爆发,6月23日国际能源署宣布释放6000万桶石油储备,其中美国释放的数量为3000万桶,占国际能源署释放总量的50%。
历史上,除作为主要国家参与国际能源署的因战争释放石油储备外,战略石油储备还为应对因自然灾害而导致的美国国内石油中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2005年的卡特里娜和丽塔飓风。2005年8月下旬,卡特里娜飓风登陆墨西哥湾地区,造成1/3以上油田被迫关闭,7座炼油厂和1座美国重要原油出口设施也不得不暂时停工。8月31日,美国政府宣布动用战略石油储备。这一期间,除销售的1100万桶战略储备原油外,美国政府还出借了980万桶战略储备原油。
2021年8月底,飓风艾达造成美国墨西哥湾每天超过150万桶的石油生产关闭,路易斯安那州9家炼油厂部分或完全关闭。9月2日,美国能源部宣布,向埃克森美孚公司位于巴吞鲁日的炼厂提供150万桶战略储备原油;9月4日,美国能源部宣布,向同样位于巴吞鲁日的普拉斯德炼厂提供30万桶战略储备原油。这样,战略石油储备又一次在应对自然灾害,稳定美国国内石油供应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除应对战争、自然灾害外,战略石油储备还成为美国政府的储钱罐,为实施某项政策,美国政府可以通过销售战略石油储备来筹措资金,其中2015-2018年美国国会通过的6个法案,合计销售2.67亿桶战略石油储备,用于弥补财政赤字,筹措教育经费,交通基础设施更新和建设,支持脑研究、治疗癌症和毒瘾等方面的工作。
(三)我国应加快建设国家石油储备
自2017年超越美国之后,我国已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根据国家统计局等的数据,2021年我国进口原油51298万吨,占当年原油加工量70355万吨的72.91%,我国已经形成对国际石油市场的高度依赖。
根据2008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石油储备中长期规划(2008-2020年)》,2020年前,我国将陆续建设国家石油储备第二期、第三期项目,形成相当于100天石油净进口量的储备总规模。2017年1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表“国家石油储备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至2017年年中,我国建成舟山、舟山扩建、镇海、大连、黄岛、独山子、兰州、天津及黄岛国家石油储备洞库共9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利用上述储备库及部分社会企业库容,储备原油3773万吨,这是目前我们可查询到的我国政府机构发表的关于我国国家石油储备规模的最新消息。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我国原油进口数量为54239万吨。对照上述规划,2020年我国国家石油储备建设的规模应该达到14860万吨。对比2017年底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看,目前我国国家石油储备的建设规模,应该与规划目标有较大的差距。
2021年9月9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网站发布消息,首次以轮换方式分期分批组织投放国家储备原油,面向国内炼化一体化企业,用于缓解生产型企业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更好地稳定国内市场供需,有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这是我国国家石油储备建设以来,首次投放国家储备原油。当年9月24日,本次投放的国家储备原油最终成交约443万桶(约合60万吨)。
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国际能源署等在约一个月的时间里,宣布总共释放超过3亿桶的石油储备。通过观察和数据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至少产生了三大显著的效果:
一是从宏观上,即从定性分析看,较为有效地缓解战争引起的市场恐怖情绪,抑制了国际石油价格可能出现的更大幅度暴涨。
二是从全球石油市场看,将国际石油价格打压了每桶约12美元,其中布伦特原油被打压至每桶100美元附近,WTI已低于每桶100美元,对于全球石油市场和世界所有石油进口国来说,都有助于减少石油进口的费用支出、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并推动世界经济的复苏。
三是从微观上看,为释放石油储备的国家带来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收益。以美国为例,战略石油储备的平均成本为每桶29.70美元,按4月7日的WTI每桶96.03美元价格计算,释放一桶战略石油储备的收益为66.33美元,两次总共释放1.5亿桶战略石油储备的合计收益约为100亿美元,可回收约40%左右的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累计总成本支出。
俄乌战争爆发一个多月以来,让我们非常充分地观察到石油储备的显著宏观及微观效果,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石油安全必须放在我国能源战略第一的位置加以重视。因此,我们认为,我国的国家石油储备建设工作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我国的国家石油储备规模应该与我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程度和保障经济安全的底线需要相吻合。
(图片来源:veer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