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华夏能源网

投稿与合作

欢迎来到华夏能源网,如有新闻报道、品牌传播、稿件发布需求,请按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一、免费发布:我们欢迎能源、财经及相关领域有较强新闻价值、较高思想水准的优质稿件,请附上联系方式投稿至tougao@mail.hxny.com,我们将择优、免费刊发。如48小时内没有回复,请自行处理您的稿件。 二、定制服务:如果您有更多的产品宣传、公关传播需求,我们很乐意为您提供专业的定制化服务,欢迎垂询QQ/微信:805922102,邮件:hezuo@mail.hxny.com。


热点话题
首页 > 新闻 投融资 > 油气 > 正文

金融核弹!欧美借SWIFT制裁俄罗斯,对中国天然气影响超乎想象!

2022-03-01 11:29:25   生成海报 收藏
Peace and love!

作者 / 天然气行业观察

来源 / 天然气行业观察

俄乌冲突仍在继续,好不容易,双方在白俄罗斯终于坐上了谈判桌,但很明显双方会谈不太愉快,乌克兰代表团在谈判中要求俄军撤出包括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在内的全部乌克兰领土,而最后连谈判是否暂时结束双方媒体的表述都不一致。

  

双方能走到谈判桌,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应该还是来自于西方欧美逐步加码对俄罗斯的制裁。

2月26日,美国与欧盟、英国和加拿大发表共同声明,宣布禁止俄罗斯使用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国际结算系统,终于,金融核弹制裁手段还是上马了。

    

最近两天,SWIFT在国内被炒的很热。

SWIFT成立于1973年,全称是“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总部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是国际银行同业间的非营利性的合作组织,负责管理SWIFT系统,为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企业提供安全的金融信息传输服务。当前已经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接超过11000家银行、证券机构、市场基础设施和企业用户。

全球各国的众多金融机构,国家间的标准又存在差异,国内金融机构与国外金融机构进行交易时,需要一个畅通的渠道,而SWIFT就是目前国际上传递金融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

表面上看,SWIFT系统居于中立立场,或由欧盟国家占据多数席位,但是美国在其中处于实际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

1、美元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在国际贸易尤其是能源交易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从而可对SWIFT系统实施重要影响;

2、美国拥有SWIFT系统的三大信息交换中心之一,即纽约信息交换中心,从而掌控跨大西洋地区的资金流动信息,其相对于他国而言具有数据监控优势;

3、美国“长臂管辖”之下SWIFT面临被制裁风险,美国可凭借美元霸权对SWIFT系统进行反向制裁,比如极端情况下的“另起炉灶”。

被踢出swift之所以被喻为金融核弹,根本在于会直接切断被制裁国正常的国际贸易,继而严重冲击被制裁国经济发展。

2012年3月份伊朗被剔除SWIFT系统,2013年伊朗原油出口量大跌42%,相当于2013年全球原油供应量的2.4%。

2018年11月伊朗再次被剔除SWIFT系统,2019年原油出口量大跌65%,相当于2019年全球原油供应量的2.6%。

受原油出口大幅下跌影响,伊朗GDP出现大幅下滑。

    

从目前相关消息来看,此次宣布俄罗斯被踢出swift应该只是部分,由于欧洲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程度较高,预计与能源交易密切相关的银行或交易指令受SWIFT制裁影响相对较小,此外,也有白宫官员表示通过SWIFT对俄罗斯进行的制裁将不会影响到与能源相关的交易。

而由于中俄能源领域尤其是油气领域的合作非常深入广泛,俄乌冲突以及俄罗斯被制裁提出swift,对中国以及中国油气产业究竟有何影响?

从国际政治外交局势来讲,俄乌冲突对中国发展显然是利好。

自中国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WTO后,经济飞速发展,一举成为世界工厂,形成了非常完善的产业链基础,由于巨大的人口红利和成本优势,欧美等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纷纷将工厂转移至中国,最有名的代表苹果特斯拉,中国借助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深度融入全球化,但同时也不断产生贸易逆差,尤其是中美之间,如今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占美国所有的贸易逆差中的比例已从21世纪头几年的四分之一提升到五成以上。

原本全球化基于经济学中最基础的比较优势理论,产生贸易顺差和逆差都属正常,总体上大家都是受益的。

但在民粹主义和反全球化情绪爆发的年代,中国巨大的贸易逆差一直被美国政客和媒体当做攻击中国赢取选票的子弹,“中国制造抢走了美国工人的工作”,不少人开始逆全球化浪潮,认为“全球化”才是祸根,“贸易保护”才是良方。

于是乎,自上任总统特朗普开始,中美发生比较剧烈的贸易冲突,甚至声称要与中国经济脱钩。拜登上台,贸易战仍在继续,同时在亚太美国及其同盟国在军事部署上对中国继续围追堵截。

2021年美军在南海军事行动的强度和频次创历史新高,2022年2月7日美方宣布总额为1亿美元的售台武器计划。

    

在这种背景之下,俄乌冲突很及时的帮助中国分担来自美国的压力,吸引美国的精力和资源,为中国继续和平稳定发展创造外部条件,毕竟中国虽然号称全球第二,但与美国还有不少差距,还不到直面掰手腕的时候。同时,中国作为夹在美俄之间的第二大国,在俄乌冲突时,也占据了非常大的外交优势,是俄乌双方都想拉拢的对象。

中国目前太需要再来个至少10年的和平发展期,如果国内政策保持稳定国际环境不出现剧烈冲突,10年后中国经济可能追上美国,到那时也许我们真的不用再看任何人的脸色。

    

从能源领域来看,无论历史还是现在,每次俄乌冲突,中俄能源合作都会更进一步、更加深入,同时为了争取中国的支持,俄罗斯往往会在合作条件上做出让步。

2013 年11 月,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后,美国和欧盟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全方位经济制裁,对俄罗斯能源行业的制裁是其中重要举措之一。

紧接着,在2014 年5 月上海“亚信”会议期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了中俄东线天然气购销合同,自此,中俄能源合作迈上新台阶。根据合同规定,自2018 年起,俄罗斯将通过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加,最终达到每年380 亿立方米,累计供气30 年。

     

要知道,中俄天然气合作谈判早在1992 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访俄期间就已经开始洽商了。

但在价格等核心条款上中俄一直未能达成一致,天然气领域合作前前后后拉锯了20多年。

为什么在2014年就谈成了?乌克兰危机以及随后的克里米亚独立导致俄罗斯被制裁是一重要催化因素,俄罗斯迫切需要中国无论是外交还是能源经济上的支持。

也是在2013 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签署了关于收购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20% 股份的协议,随后,中国丝路基金完成对诺瓦泰克公司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9. 9%的股份收购,成为该项目第四大股东。自此,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的股权结构为: 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持有50. 1% 的股份,继续占据绝对控股地位; “中石油”和道达尔各持有20%; 丝路基金持有9. 9%,中国公司持股比例接近1 /3。

在2014年中俄刚刚签订中俄东线这个实际大单时,国内不少砖家担心俄罗斯要价太高,中国是牺牲经济利益换取政治互信筹码。

但等到2019年正式通气后,这些砖家估计都得傻眼了,俄罗斯的气价真心不贵,基本可以躺在被窝笑醒的节奏。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21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管道气超过120亿方,平均价格仅为0.94元/方,相比之下,土库曼斯坦进口气高了40%,缅甸进口气甚至高出一倍多!

   

2022年,中国举办冬奥会,在疫情仍在持续之下,普京仍然亲到现场支持祝贺,两国领导人举行了面对面会谈。

但显然,大帝这次前来可不简单为了庆祝冬奥会,更重要的应该是在俄乌冲突上得到中国的支持。

于是乎,跟2013年的节奏非常类似,中俄再签能源大单,迟迟未签的中俄远东线100亿方终于落实了,而且很重要的是,双方一致同意以欧元来结算,这明显是去美元化的重要举措。

另外,俄罗斯还表示途径蒙古的中俄中线也已完成可行性研究,若最终成行,俄气每年将向中国再增加500亿立方米的管道天然气供应。

至于欧美关闭swift会不会对中俄能源贸易产生影响?

这个应该大可放心。

由于担心因为swift被美国卡脖子,中俄都已运营各自的跨境结算支付系统。

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中,美国曾多次威胁俄罗斯切断SWIFT系统,此后俄罗斯已经为“去美元化”做了充足准备,包括增加外汇储备中人民币、黄金等占比、开发俄罗斯自己的国际交易清算支付系统(SPFS)等。

中国在2014年也开始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简称CIPS),2015年正式投运。

截至2021年8月已有1211家参与者,交易金额约合全年11万亿美元,海外主要使用的国家是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和土耳其。中俄之间很多贸易均已直接采用人民币结算。

    

如果关闭swift影响中俄能源贸易的话,中俄之间可以无缝切换至人民币结算。换句话说,金融制裁升级将倒逼俄罗斯加速“去美元化”,加强与中国等合作,有利于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中俄能源领域未来深化合作还有一个点,那就是俄罗斯油气项目的投资。

根据报道,英国石油公司(BP)仍表示,将出售其持有的俄罗斯石油公司19.75%的股份。bp宣布退出Rosneft的几小时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Equinor也表示,将从俄罗斯的合资企业中撤资。

    

如果这些欧美油气巨头真的从俄罗斯退出,那有实力也有意愿接盘的大概率就是中国了,这真的是捡漏的好时候。

尽管目前这些欧美油气巨头只是表表姿态而已,动辄损失几百亿美金他们肯定不会轻易退出俄罗斯上游投资,但这种突然要釜底抽薪的行为恐怕也会给俄罗斯心中埋下一根刺,为未来中俄深化能源合作再添一把火!

当然,战争意味着流血与牺牲,以上分析仅从经济外交角度出发,而非人道主义角度。

愿俄乌冲突早日结束,愿世界和平。

Peace and love!

555
更多> 相关股票

最新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文作者
    • 默认头像

      简介:

      最新文章
    更多> 快讯
    Top10 48H热文榜
    更多> 专题策划
    更多> 论坛 / 活动
    合作伙伴: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华夏能源网 京ICP备1303171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0347
    2022-03-01 11:29:25
    金融核弹!欧美借SWIFT制裁俄罗斯,对中国天然气影响超乎想象!
    长按右侧二维码阅读原文
    更多好文请关注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
    立足能源 聚焦双碳 深耕财经
    长按图片保存到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