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华夏能源网

投稿与合作

欢迎来到华夏能源网,如有新闻报道、品牌传播、稿件发布需求,请按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一、免费发布:我们欢迎能源、财经及相关领域有较强新闻价值、较高思想水准的优质稿件,请附上联系方式投稿至tougao@mail.hxny.com,我们将择优、免费刊发。如48小时内没有回复,请自行处理您的稿件。 二、定制服务:如果您有更多的产品宣传、公关传播需求,我们很乐意为您提供专业的定制化服务,欢迎垂询QQ/微信:805922102,邮件:hezuo@mail.hxny.com。

"华夏能源网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专注能源市场与政策研究,为零碳未来注入思想动力!


热点话题
首页 > 新闻 财经 > 其他 > 正文

伊拉克三方长期混战将推动国际油价维持高位

2014-08-12 10:08:25   生成海报 收藏
伊拉克三方长期混战将推动国际油价维持高位

作者 / 佚名

来源 /

伊拉克三方长期混战将推动国际油价维持高位

文/北京石油交易所分析师、华夏能源网www.sinoergy.com专栏作者 于鹏

“伊拉克与黎凡特国”(ISIS)极端武装组织占领摩苏尔,成为美军撤离伊拉克以后伊境内反政府叛乱活动的最高潮。这让伊拉克境内原本只是以间歇性恐怖袭击爆炸案为主的动荡局势,升级为全面内战的开端。在这一乱局中,库尔德人趁机占领了伊北部重要产油区基尔库克,这让远未全面恢复生产能力的伊拉克石油生产蒙上了阴影。

油气生产历史和储量情况

早在1927年,以英、德资本为主的土耳其石油公司在基尔库克地区打出了第一口初探井;1951年伊拉克政府宣布对石油行业实行国有化,到1975年伊拉克石油工业已完全实现了国有化;1979年伊拉克石油产量增至1.72亿吨。但是由于爆发两伊战争,使伊拉克的石油工业遭到重创,1981年石油产量仅为4450万吨。两伊战争结束后1989年石油产量恢复为1.39亿吨。而海湾战争将伊拉克1991年石油产量削弱到仅为1390万吨。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战争,2003年石油产量仅为6570万吨,2007年才增加到10400万吨。

伊拉克位于阿拉伯-非洲地台东侧,主要的油气富集区为东北部的基尔库克、南部的巴士拉和中部的巴格达。按2009年6月BP公布的世界能源统计,伊拉克的原油探明储量1150亿桶,占世界的原油探明储量的9.1%,继沙特、伊朗之后居世界第三位。伊拉克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3.1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10位。

伊拉克油气出口外汇收入占全国出口收入的89%,GDP的60%。目前伊拉克约有73个油气田,其中有9个可采储量大于7亿吨的超大型油气田,22个可采储量为1.4~7亿吨的巨型油气田,22个大型油气田,5亿桶以下的中小油田44个,主要的油气田有基尔库克 (Kirkuk)、鲁麦拉(Rumaila)、祖贝尔(Zubair)、马吉努(Majnoon)。

油气开发与炼化生产情况

自1980年爆发两伊战争、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30年间伊拉克几乎没有新的油田开发。73个已发现油田中已开发的油田仅有鲁麦拉、基尔库克等15个油田,大多数尚未开发或处于开发初期。伊拉克储量大的未开发油田集中在南部地区,包括可采储量超过100亿桶的Majnoon油田、Qurnah油田,50亿~60亿桶规模的Nahr bin Umar油田、Halfaya油田,20亿~30亿桶规模的Ratawi油田、Nassiriyah油田等大型油田。

这些陆上油田没有勘探风险,且多数开发条件优越,历史上伊拉克三分之二的石油产自南部油田,其余产自北部的基尔库克地区。目前主要产自北鲁迈拉、南鲁迈拉和基尔库克三个大的油田。鲁迈拉油田的作业者为伊拉克南方石油公司,包括周围的12个小油气田的产量为150-190万桶/日,接近战争前的水平;基尔库克油田产量为20万桶/日,仅为战前产量的29.4%,2007年5月产量为20.6万桶/日。

伊拉克战争结束至今,伊拉克政府共进行了4轮石油区块对外招标,2008年1月份进行一轮,2008年12月份进行一轮,2010年一轮,2012年一轮。

目前伊拉克上下游生产能力恢复不一,上游石油勘探开发恢复较快。天然气将近一半被放空燃烧,石油基础设施缺乏,仅有的基础设施集中在东部和南部,北部和西部地区相对较少。伊拉克现有12座炼厂,总炼油能力59.2万桶/日。其中规模较大的有4座,其余8座加工能力都不足3万桶/日,主要生产沥青、煤油和柴油。仅有2家石油化工厂,分别是位于巴士拉附近豪尔祖贝尔的PC1大型石化厂和阿拉伯洗涤剂化工厂。

伊拉克化肥产业的发展明显快于石化业,两家国有公司共经营6家化肥厂。伊拉克曾有基尔库克—巴尼亚斯(Baniyas)管道、伊拉克—沙特管道(IPSA)和摩苏尔—海法(Mosul-Haifa)等三条原油出口管道,但都没有恢复。目前的主要的原油出口是通过伊拉克—土耳其的输油管道和巴士拉的港口。伊拉克政府计划于2015年将其炼油能力提高一倍。

伊拉克政局动荡的渊源

伊拉克战争之后,2003年7月,由美国占领当局任命组成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2004年6月,伊拉克临时政府成立。6月28日,占领当局向临时政府移交权力。2005年1月,伊拉克举行过渡国民议会选举,并于4月底组成过渡政府。2005年10月,伊拉克新宪法草案在全民公决中获得通过,新伊拉克政府采取议会共和制。2006年3月,库尔德人士贾拉勒·塔拉巴尼和逊尼派人士马哈茂德·迈什哈达尼分别出任总统和议长。5月,什叶派人士努里·马利基为总理的伊拉克战后首届正式内阁宣誓就职。

从政府构架上来看,伊拉克政府采用的是议会制三权分立的政治构架,司法、行政、立法相互制衡的西方经典民主体制。当初布什政府力图在伊拉克树立民主典范,意图实现其“大中东战略”。然而令美国自认为骄傲的民主体制,在伊拉克陷入水土不服,不但总理人选在伊战后历经三年、几次难产后才得以妥协产生;库尔德人当总统、逊尼派当议长、什叶派当总理,按派别平摊职位搞平衡术的政治权利分配,更是效率低下,派别间相互攻击、掣肘。

伊战结束后第五年,2008年油田开发才对外招标,石油生产能力更是恢复有限。甚至于2011年12月18日,美军刚撤离伊拉克,第二天伊拉克司法委员会发出逮捕令,指控当时的副总统哈希米涉嫌“策划炸弹袭击”什叶派政府官员。哈希米作为逊尼派的代表是总统立法三人委员会的成员之一,和他的办公室主任艾哈迈德·卡坦当时均在土耳其出访,逮捕令的签发致使二人不得不流亡海外。2012年9月10日,2012年11月1日,2012年11月4日,伊拉克法院三次缺席判处哈希米死刑。由此可见,当时在美军的高压下,伊拉克政坛三方互斗到了何种地步。

美军在2003年全面占领伊拉克之后,考虑到复兴党组织严密,在伊拉克深耕多年,决心彻底瓦解复兴党在伊拉克基层的作用。一手发出扑克牌通缉令抓捕复兴党前任高管和萨达姆的儿孙;另一手则大力扶植库尔德人和什叶派,意图形成三方势力平衡。

库尔德人迅速在伊北部建立自治政权,而什叶派达瓦党和什叶派宗教领袖高喊口号从叙利亚和伊朗回国力图夺取全国政权。被排除在政权之外的前复兴党成员和百万失业在家伊拉克前政府军一脸茫然的看着街头的电视新闻。直到2006年伊拉克大选结束,看着议会中有限的席位,逊尼派终于明白了自己被排除在政权之外。因此,逊尼派联手库尔德人研究如何在议会推翻什叶派政权成了伊拉克政坛的家常便饭。

本地化基地组织的机会

美国对伊政治安排失衡政策的巨大漏洞被基地组织一眼看透,多次发动针对教派的恐怖袭击爆炸案和流血清洗行动。从扎卡维到巴格达迪一心想利用教派纷争掀起内战,但是在美国高压政策下,什叶派多次忍让克制,同时军事行动效率极高的专业美军打击力量也不给伊境内极端武装翻盘的机会。不但把基地组织在伊境内的人员打的四散,还把扎卡维及其几个重要领导人都接连打死。依赖着美军,伊政府基本上可以排除政权被颠覆的风险。

但是另一个巨大漏洞就是低效的“国家化”伊拉克政府军。美国花费巨大精力扶植起一个美式伊拉克政府军,就是希望其在美国撤军后,可以担负起维护美国在伊地缘政治利益的重任。然而这只手持美式装备的伊军按照美国的思路建设,毫无政治理念,军事行动也一向靠美军,管理混乱,也无职业素养,很多人就是为了混口饭吃挂名参军。这让基地组织看到了,只要美军撤军,不堪一击的伊拉克政府军就是最大的弱点。正所谓“杜鹃不叫,我可以等它鸣叫。”

西方政治集团毫无政治远见,痴迷意识形态扩散,盲目向本国公众炫耀仅存的人权外交“肌肉力量”,导致北非、中东近年来一片混乱,成为极端武装组织养肥自己的大好机会。

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之后,西方领导人为了挽回面子,不想让本国已经陷入衰退的败絮其中的真容在本国公众面前展现,大肆宣扬“人权外交”、“普世价值观”,将利比亚、苏丹、车臣、叙利亚、埃及当做自己政治秀场,不负责任的将阿拉伯民众的正当政治诉求加以利用,引向歧途,地缘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其“普世价值观”毫无新意,初次拜读其主旨,貌似复习了一遍共产党宣言。这种把第一国际、第二国际的政治理念随便剽窃一番就向外推销的政治学说,自然在和深植于当地文化的极端主义PK时,迅速败下阵来。

西方政客的所谓“普世价值观”并不能赢得阿拉伯民众的心。但是西方扔下的炸弹和充足的军援,成了极端组织壮大的好养料。从利比亚开始,再到叙利亚,极端组织“圣战者”以战养战、以战练兵、全球招募、残酷对敌。所以此次在占领摩苏尔的战斗中表现的作风凶悍、训练有素、令伊拉克政府军闻风丧胆实属意料之中。之前在费卢杰之战的久拖不决,就已经将上述的迹象就已经展露无遗,这次占领摩苏尔战斗只是费卢杰事件的升级版。

美国伊朗重拾使用主义外交,沙美关系将会出现巨大裂痕

在巴格达朝不保夕的局势下,伊朗和美国政府均迅速表示已经会对伊拉克施以援手。6月16日,克里则表示在伊拉克问题上美国和伊朗进行军事合作将会被充分考虑。温和派上台后的伊朗虽然难以称美国的心,但是和极端组织建国相比,美国目前只能二者取其轻者进行合作。

这种合作对沙特来说将是巨大刺激。自伊朗总统鲁哈尼上台后,美国和伊朗在核问题上突然发生重大立场转变,这让沙特和自己的宿敌以色列站到同一战线。而美国对叙利亚问题让步,直接导致沙特的强烈愤慨,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沙特在最近的阅兵仪式上展示本国珍藏已久的东风-5弹道导弹。

这次美国和伊朗联手打击逊尼派极端武装组织,将会让美沙关系发生重大裂痕,美沙之间长期存在的很多问题都会在未来一段时期爆发。因此,北京石油交易所分析师、华夏能源网www.sinoergy.com专栏作者于鹏认为:如何保持美国伊朗之间的最佳距离来抚慰沙特受伤的心成为美国未来中东外交的一个重要议题。

局势的发展对国际油价的冲击

美国海军多艘两栖登陆舰和具有巡航导弹打击能力的巡洋舰驱除舰已经在波斯湾西岸部署到位。再加上美国在科威特和沙特,以及伊拉克境内保留大量空中打击力量,美国对目前伊拉克战事的火力干预能力应该没有问题。另外伊朗和伊拉克精锐部队相互配合守住巴格达西部关键战略要地也应不成问题。因此,北京石油交易所分析师、华夏能源网www.sinoergy.com专栏作者于鹏认为:极端武装组织想近期攻占巴格达,甚至占领伊拉克南部产油区是不太可能。

但是极端武装对伊拉克南部油田的破坏和绑架,游击骚扰在未来将会达到一个高潮。这将会影响到伊拉克三分之二的石油产能(约近6000万吨的年产量)的正常运转。虽然基尔库克落入库尔德武装之手,北部油田以及伊拉克土耳其石油输出管道可以保持通畅,但是ISIS未来在占领巴格达的攻势中受挫的话,肯定会转向伊北部油田这样的战略目标,届时伊拉克政府和库尔德武装如何进行利益交换和相互配合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6月10日,ISIS一夜间占领摩苏尔的消息让WTI连续交割原油的合约突破了长期以来在104美元/桶上方的压力,直线上升到107美元/桶。未来战事的继续肯定会再次推高国际油价。另外考虑到宗教极端主义思想正在逊尼派聚集区逐步扎根,此次ISIS难以短时间被马利基政府力量迅速征服。国际油价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高位,直到局势有所缓和,以及美联储加息指令的发布才会使国际油价有所回落。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夏能源网www.sinoergy.com实名认证作者的原创专栏文章,本网编辑后发布。网络转载使用,需获得授权,并务必请注明作者、出处和本文链接,否则将视为侵权行为,华夏能源网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热搜一下 : 战略 南方 石化 油气
555

最新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文作者
    • 默认头像

      简介:

      最新文章
    更多> 快讯
    Top10 48H热文榜
    更多> 专题策划
    更多> 论坛 / 活动
    合作伙伴: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华夏能源网 京ICP备1303171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0347
    2014-08-12 10:08:25
    伊拉克三方长期混战将推动国际油价维持高位
    长按右侧二维码阅读原文
    更多好文请关注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
    立足能源 聚焦双碳 深耕财经
    长按图片保存到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