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华夏能源网

投稿与合作

欢迎来到华夏能源网,如有新闻报道、品牌传播、稿件发布需求,请按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一、免费发布:我们欢迎能源、财经及相关领域有较强新闻价值、较高思想水准的优质稿件,请附上联系方式投稿至tougao@mail.hxny.com,我们将择优、免费刊发。如48小时内没有回复,请自行处理您的稿件。 二、定制服务:如果您有更多的产品宣传、公关传播需求,我们很乐意为您提供专业的定制化服务,欢迎垂询QQ/微信:805922102,邮件:hezuo@mail.hxny.com。


热点话题
首页 > 新闻 投融资 > 新能源汽车 > 正文

从“蛇吞象”到“双赢”,吉利与沃尔沃互相成就的十年

2021-11-09 09:50:04   生成海报 收藏
在汽车这个高度国际化的产业,吉利与沃尔沃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值得深度剖析。

作者 / 梧桐树下

来源 / 梧桐树下

10月29日,沃尔沃汽车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是20年来瑞典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上市,首日涨幅达22%。

遥想十年前,吉利控股收购沃尔沃还被认为是“蛇吞象”,整个过程历时三年才真正落地,这笔不可思议的收购甚至入选各大商学院的经典案例。

奇迹不止一次。十年间,吉利手中的沃尔沃完成了从巨额亏损到销量大涨,实现在全球范围的复兴。吉利也从品牌、技术、品质等全方面受益,并成功走出海外,成为中国企业的出海样本。

在汽车这个高度国际化的产业,吉利与沃尔沃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值得深度剖析。

沃尔沃的重生之路

沃尔沃再一次崛起,离不开“放虎归山”的运行策略。在被收购后,沃尔沃新董事会中,中方人员仅两名,沃尔沃管理层不受吉利控股的影响。

放虎归山不是放而不管,吉利控股在资源和财务方面对沃尔沃给予最大支持,激发沃尔沃内生创造力。

2011年沃尔沃将亚太区总部设在上海,意味着在中国的办事处从销售中心升级为区域总部。此后中国在沃尔沃全球格局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其全球发展的核心引擎。

1、资本开支涌向中国,获得供应链和市场优势

汽车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产业,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汽车需求大涨,国外一众品牌对于中国市场极为重视,推动品牌本土化进程。

沃尔沃汽车借助被吉利收购的新机遇,加大了在中国的资本投入,深化在中国产业布局,2014年,沃尔沃汽车在华设立三家工厂,分别是大庆和成都两家整车制造基地,张家口发动机制造基地。

整体工业布局的完善是沃尔沃汽车在中国发展的里程碑,获得了来自中国人力和供应链的优势,同时也拉动了当地投资与就业,有助于提升中国汽车制造能力。

以大庆整车制造基地为例,2020年大庆沃尔沃汽车工厂第20万辆整车下线,自2016年量产以来,大庆工厂已累计生产整车超过26.3万辆,累计产值566.1亿元,累计销售额1531.8亿元。随着沃尔沃汽车的高速发展,大庆也从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升级。

这些工厂的严格遵守沃尔沃汽车的全球采购、质量控制、管理标准。汽车厂商从中国出口高档车的情况比较罕见,中国合资企业基本只供应国内市场,而沃尔沃中国工厂生产的整车远销90多个国家,中国已经成为沃尔沃全球的制造和出口中心。

加强在中国的布局,一方面增强了沃尔沃对中国本土市场的深入研究,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吉利汽车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技术优势。

得益于本土化战略的成功,中国已经成为沃尔沃汽车除欧洲外最大的市场,在华销量一路水涨船高,达到10年前的5倍。

制图:梧桐树下
   

2、加大研发投入,掌握核心科技

与福特分手后,沃尔沃汽车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此前沃尔沃大量依赖福特的技术支持,但在合同期终后,沃尔沃缺乏先进的动力总成体系。

转入吉利控股集团麾下后,吉利与沃尔沃共同投资110亿美元用于技术升级,减少对其他企业的技术依赖。

研发自己的发动机并不容易,即使沃尔沃有自己的研发底蕴,也需要几年的时间潜心研究。终于在2013年,沃尔沃自研的Drive-E发动机首次发布。

这款发动机现在看来非常有前瞻性,排量小,模块化设计让其拥有良好的拓展性,能完美兼容混动系统,也为未来转型电动化打好基础。优良的性能还让Dirve-E连续三年入选“沃德十佳发动机”。

动力总成的研发成功让沃尔沃实现技术自主,而SPA平台是沃尔沃全球崛起的关键,肩负着沃尔沃提升品牌形象、拉动销量的重任。

此前,沃尔沃汽车旗下车型基本采用福特EUCD或C1平台,设计较为老旧,由此生产的车型在市场难有竞争力,无法满足市场电气化的扩展需求。

SPA平台是一个可拓展的整车平台架构,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模块化,能让沃尔沃在相似的地盘和车身结构的基础上,自由地拓展车型和降低生产成本。从2011年提出SPA平台构想到最终发布,沃尔沃历时4年才攻克难关,期间为了集中精力投入研发,甚至短期内忽略生产和销售目标。

图源:梧桐树下
   

基于SPA平台的生产的首个车型XC90的热销,让沃尔沃汽车的营收净利都大幅度上升,此后推出的多款车型也受到市场的认可,沃尔沃汽车也一步步走出了亏损的泥潭。

吉利控股集团收购沃尔沃汽车时,其全年汽车销量仅为33.5万,营收957亿瑞典克朗,年亏损达到51.9亿瑞典克朗。2020年,沃尔沃汽车全年营收达2628亿瑞典克朗,营业利润达85亿瑞典克朗,实现品牌全球复兴。

牵手十年,成功实现“双赢”

尽管沃尔沃与吉利独立运营,但实际上又“分而不离”,在各个领域紧密合作,互惠互利。

在收购沃尔沃之后,吉利逐步通过和沃尔沃的联合研发、技术转让、专利转让等方法,实现技术共享。

2013年,吉利控股集团在瑞典哥德堡成立欧洲研发中心,开始由沃尔沃牵头,吉利共同参与首个针对中级车的基础模块架构(CMA),通过CMA的研发,吉利控股开始系统性地学习沃尔沃的造车技术。

2015年,基于GMC平台延伸的KC平台,也成功孵化出吉利博瑞。外观造型由沃尔沃前副总裁彼得霍布里操刀设计,并且引入沃尔沃安全技术理念。

博瑞对于吉利汽车有非同凡响的意义。在博瑞出现前,国内15~20万左右的中档车市场大多被合资车占领,而国产自主品牌主要集中在10万以内,博瑞以高性价比让更多消费者在中等档位上考虑自主品牌。

在这之后,吉利汽车发布多款热销车型,包括帝豪、博越、远景等,产品线也从以往的低端车上移到中高端车型,品牌力进一步提升。

图源:浙商证券
   

十年间,吉利汽车从当初“默默无闻”的车企,一跃成为国产自主品牌中的大型公司,年销量达到百万级。吉利汽车成长为百万级销量的中国品牌领军者,并首个实现乘用车产销突破1000万辆的中国自主品牌车企。

汽车作为宏观经济发展重心之一,无论是欧美还是日韩企业,产业已经是资源和市场的全球化配置,我国自主品牌如果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实施全球化的战略,走出国门。

自并购沃尔沃汽车以来,吉利控股抓住机遇,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寻求资源协同和规模化效应。目前,吉利控股在中国、瑞典、英国和德国设立了五大研发中心,以及在中国、瑞典、美国、西班牙、英国设立造型设计中心。其工厂和销售网点更是遍布全球各个角落。

吉利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实现了制造、研发、采购、销售的全球布局,与全球汽车知名品牌竞速,成为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车企。

图源:吉利控股官网
   

全球化战略让吉利近年来海外销售量不断上涨,亚洲、中东、东欧等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吉利在海外的重要销售市场。据中汽协数据,2020年吉利汽车的出口量占中国乘用车总出口量的9.6%。

制图:梧桐树下
   

而领克的诞生是吉利与沃尔沃进一步融合探索。领克汽车结合了欧洲一流的设计团队,中国强大制造能力,两家公司的工程师团队,并实现全球销售,将汽车产业国际化发挥到了极致。

领克的目标群体更年轻,更追求时尚与科技感的用户,发布的第一款车型就用上了沃尔沃与吉利联合开发的CMA平台。成立5年的领克汽车,在这一细分群体里的累积销量已经突破57万。

吉利的发展轨迹证明,中国民营经济经过充分发展之后,必然走向国际化和全球化,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没有这次并购沃尔沃就不可能有今天吉利控股的成就,而吉利控股尊重多元文化的策略也为其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并为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提供了良好的典范。

下一个十年

10月29日,沃尔沃汽车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敲钟,这家近百年企业迎来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吉利控股集团“放虎归山”的策略也终于开花结果。

沃尔沃此次上市是为了进行电动化转型。招股书显示,沃尔沃上市募集的资金70%左右将用于支持沃尔沃汽车集团的全面电动化转型,包括在欧洲、美国和中国投资电池供应以及投资自产电机的生产能力。

此前沃尔沃股票就获大幅超额认购,上市首日其股价暴涨22%,这一切都表明资本市场认同沃尔沃的转型战略。

相较于其他豪车品牌,沃尔沃的转型策略显得有些“激进”和大胆,沃尔沃将在2025年全面实现电气化,并在2030年成为纯电动车豪华企业。为了坚定这一策略,沃尔沃甚至在今年将燃油机业务剥离给吉利控股,与BBA相比,沃尔沃将最早可能实现纯电化的豪车品牌。

  图源:网络
 

这一计划很大程度上源于全球各国对新能源车的支持政策以及市场的快速壮大。

据EV Salas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312.48万辆,同比增长41%。同时各国还制定了新能源车相关政策,涉及销售补贴、充电桩建设、国家采购等,欧洲多国还制定了禁售燃油车计划。

市场现有的电动汽车品牌,入局者大多定位于中低端,除特斯拉外的高端汽车品牌较少,未来在中低端品牌必将迎来红海战争,电动豪车市场有待挖掘。沃尔沃此番的全面转型,将在电动化方面取得领先优势。

此外沃尔沃与吉利在电动化转型上高度协同。今年吉利提出蓝色吉利行动计划,其内核依旧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未来吉利90%将是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还新增了纯电动智能汽车项目。

共同的目标让双方在新能源领域进行资源整合,将围绕汽车新四化的前瞻技术,在动力总成、三电技术和自动驾驶领域持续进行深度合作,降低研发成本,共享研究成果。

电动化研发投入巨大,传统汽车企业转型颇为困难,吉利与沃尔沃选择共同开发,不仅能够分担风险,吉利新能源车型也有望同沃尔沃产生共振,重现在燃油车时代的“双赢”局面。

此前沃尔沃与瑞典电池公司Northvolt建立合资企业共同开发动力电池,并和宁德时代、LG等公司达成合作,还对瑞典舍夫德动力总成工厂投资约8300万美元,引入完整的电动机制造全流程。

吉利也于2020年发布全新的SEA浩瀚架构,这是一款纯电驱动的平台,历时5年总投资超200亿。SEA平台拥有全球最大的带宽,能实现从A级车道E级车的全尺寸覆盖。

目前已有超8个品牌约16款新车型启动研发,布局不同的细分市场。沃尔沃也将计划基于SEA架构打造一款纯电动SUV车型,吉利已反向为沃尔沃输出自己的技术。

如今,吉利控股集团已经构建了包括极星、极氪、几何在内的纯电动汽车矩阵,精准定位不同的消费群体,并且密切和百度、曹操出行等科技公司达成合作,打造出行解决方案。

同时吉利也在推动极星品牌的上市。今年9月极星宣布,拟与美国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Gores Guggenheim合并上市,合并后企业估值约为200亿美元。

全球前沿科技智库ICVTank 首席分析师Huber Clemens认为:沃尔沃在智能汽车与电动化方面已经有了明显的积累,此次沃尔沃上市筹得的资金也将全力推动其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并将与吉利汽车在技术与产品方面形成较好的协同效应。

吉利和沃尔沃智能电动技术储备较为扎实,互补优势明显。上市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两者将携手开启智能电动时代,正如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所说:

“吉利控股集团将继续以大股东的身份续写沃尔沃汽车全球发展的成功故事,矢志不渝地支持沃尔沃汽车这个传奇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555
更多> 相关股票

最新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文作者
    • 默认头像

      简介:

      最新文章
    更多> 快讯
    Top10 48H热文榜
    更多> 专题策划
    更多> 论坛 / 活动
    合作伙伴: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华夏能源网 京ICP备1303171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0347
    2021-11-09 09:50:04
    从“蛇吞象”到“双赢”,吉利与沃尔沃互相成就的十年
    长按右侧二维码阅读原文
    更多好文请关注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
    立足能源 聚焦双碳 深耕财经
    长按图片保存到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