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与合作
欢迎来到华夏能源网,如有新闻报道、品牌传播、稿件发布需求,请按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一、免费发布:我们欢迎能源、财经及相关领域有较强新闻价值、较高思想水准的优质稿件,请附上联系方式投稿至tougao@mail.hxny.com,我们将择优、免费刊发。如48小时内没有回复,请自行处理您的稿件。 二、定制服务:如果您有更多的产品宣传、公关传播需求,我们很乐意为您提供专业的定制化服务,欢迎垂询QQ/微信:805922102,邮件:hezuo@mail.hxny.com。
作者 / 大狮
来源 / 大狮
有朋友问笔者,二战时期的日本,为何要攻击荷属东印度,难道不知道这样做,对日本这种孤岛型国家而言,弊大于利吗?
弊大于利的问题,当时的日本政客们也并非没有讨论过,之所以最终制定下进攻荷属东印度的计划,只为一样东西,那就是石油!
日本是岛国,资源相对匮乏,想要持续作战,就必须要有石油,没有石油,就打不了现代战争。于是,日本军方制定下“石油战略”。
最初,看到“石油战略”意义的是英国的丘吉尔。早在1911年,任职于大英帝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使得大英帝国的军舰由燃煤动力改为燃油动力。接着,便投入到一战当中,凭借更为优良的动力,创造了海上奇迹。
返回头再说日本,时至1939年,已经陷入战争泥潭的日本,为了继续作战,不得不依赖于石油、钢铁等资源。当时日本年石油使用量是495万吨,而日本的石油自身产量,不过区区40万吨,90%的石油依靠于进口,几乎全部仰仗于美国。
然而,日本军部认为单靠从美国进口石油,并不是长久之计,万一美国停止了石油供给,日本会迅速陷入被动局面。因此,必须要依靠自身的能力得到石油资源,才是上策。
这个决定,在今天看来,绝对是糊涂的决定,当时身为海军大臣的山本五十六坚决反对这个计划,认为日本一旦进攻荷属东印度,立即会逼得美国亲自出手,日本跟美国作对,只会输了战争,而绝不可能赢。
但他的反对得不到支持,最终在1941年12月8日,日本海军不宣而战,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所在的珍珠港。在偷袭过程中,日本的宣战书才由日本驻美国大使野田海军大将交给美国。先开战,再递交宣战书,等同于“不宣而战”,这种行为立即惹怒了罗斯福政府。
日本之所以这样做,是根本不想再跟美国人费口舌。在此之前,双方在谈判桌上相互指责,根本谈不出个子丑寅卯。日本当时已经明确地对美国指出自己的作战路线,会派出陆军强行进攻北部法属印度,其目的是为了切断英国的“援蒋通道”。
日本不希望美国插手此事,但美国却非要插手,美国认为日本进攻北部法属印度,一定是为进攻南部法属印度做铺垫。而一旦占领南部法属印度,日本便拥有了制空权,就可以荷属东印度进行攻击。
因为,荷属东印度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这是日本人觊觎已久的宝贵物资。仅是瓦伦班一个油田,年产石油就高达470万吨,只要拿下这一个油田,就足够日本使用。这么庞大的资源,日本人岂能善罢甘休。
但是,想要得到这块油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美国为首的“西洋鬼畜”绝不答应。
既然谈不妥,那就不要怪大日本帝国海陆军使用武力了。尽管这样做,会直接与英美开战,但以天皇裕仁为首的日本政要们,已经完全不在乎了。
很快,日本军队中就流行“美国人都是少爷兵”的说法,最先提出美国人都是少爷兵说法的人,居然是被称为“陆军的美国通”的陆军省军务课长佐藤贤了。
佐藤贤了当了三年驻美武官,此人是个顽固的军国主义狂热分子,他在对美国宣战这件事情上十分卖力,他公开发言称:
“美国人没用爱国心,美国大兵都是少爷,他们嘴里嚼着口香糖,只懂得跟女孩子们跳舞,根本不训练,连个齐步走都走不整齐,这样的国家不可能举国而上,跟日本打一场战争,我们进攻的那一刻,美国已经输了!”
这番话使得山本五十六这样有眼光的大臣们嗤之以鼻,但有一个人却坚信不疑,这个人就是东条英机。
东条英机在陆大当教官时,是佐藤贤了的老师,对于自己这个满口胡话,长得好像大冬瓜的学生,却格外的器重。还是师生关系的时候,佐藤就经常以各种理由找东条借钱,东条从来不问他借钱干什么,立即就把钱借给他。
对于心爱的“大弟子”说出的话,东条英机坚信不疑。很快,佐藤贤了撺掇“军部秀才”石井秋穗,写下《随形式而推移的帝国国策大纲》,这个狂妄的大纲居然很快在御前会议上通过了。
参谋本部的参谋们得知通过的消息后,叫嚣着开战,然而这时候东条英机却犹豫了。确切地说,这时候东条英机还没有做好准备。
但是战与不战,日本人说了似乎不算。因为在1941年8月1日,跟日本谈崩了的美国,宣布了对日本的全面石油禁运。
在7月30号,已经获悉美国将颁布对日禁运令的天皇裕仁,召见了海军军令部总长永野修身。永野修身告诉裕仁,海军的石油储备只能用两年,如果开战的话,就只能用一年半了。既然这样,不如打出去。
裕仁问永野:“和美国开战,胜算几何?”
永野的答复是,有没有胜算很难说,但是除此之外没有第二条可走了。
换言之,事已至此,不如破罐子破摔,跟美国拼一拼,说不定就赢了呢。
时任日本首相的近卫文麿听说天皇召见永野修身的消息后,就知道永野这小子不会消停,一定会撺掇天皇开战。近卫文麿平时做事优柔寡断,这一次却积极起来,他找到路相东条英机和海相及川古志郎,希望两人去劝一劝天皇,他则身先士卒,前往美国去跟罗斯福谈判,希望罗斯福撤销对日本的石油禁运。
东条英机和及川古志郎知道自己多说无益,因此根本没有去劝,而近卫文麿还没等动身去美国,驻美国大使野村就发了电报回来。说是罗斯福召见了他,给他提出四个要求,这四个要求都十分苛刻,其中第一条是要日本从中国和法属印度撤军。
日本军部一听,立即火大了。老子要石油就是为了打仗,你让我撤军不打了,我要石油有毛用?可恶的“美国鬼畜”太猖狂,不打一打,他不知道大日本皇军的厉害!
1941年9月3日,日本军部召开陆海军联络会议,提出一个《帝国国策遂行纲要》,提出最为关键的三点:
第一点,全面对英美荷做好战争准备,以10月下旬开始为目标。
第二点,对英美两国,采取一切外交手段,迫使其承认日本的要求。
第三点,如果到了10月上旬,在外交交涉中尚不见成果,就立即开战!
天皇看过这份纲要后,召见了陆军参谋总长杉山元和海军军令总长永野修身。
天皇问杉山元,一旦日本同美国开战,陆军需要多长时间?
杉山元大言不惭,说只需三个月就能打扫干净。
天皇数落杉山元光说大话,当年跟进攻上海前,你就说一个月就能打扫干净,到现在都四年多了,怎么还没打扫干净呢?
永野修身马上给杉山元解围,说战略意义不同,中国的面积太大,纵深太广,这才没能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不过这一次不一样,太平洋作战,美国人远道而来,就是打仗,他们的后援能力也不够。因此,天皇殿下不必担心。
另外,永野修身提出建议,要打就早点打,打个措手不及,打个死中求活,总之开战越快越好。这个观点,立即被石川信吾这样的主战派应和,马上联络一群海军大臣给天皇上书,要求立即开战。
但海军军令部次长伊藤整一少将却是坚决的避战派,认为一旦开战,日本的国力很快消耗殆尽,根本无法跟美国硬拼。于是,他也联络了一群人给天皇上书,希望天皇慎重再慎重。
而此时的陆军方面,大部分人也支持开战讨美,仅有少数人不赞成开战,例如原陆军省军事课长岩畔豪雄大佐就坚持反对开战讨美。不过,岩畔豪雄的话没人听,反倒惹怒了东条英机,很快就被下放到驻印度的25军去任了个闲职。
海军跟陆军整天大闹,近卫文麿首相选择撂挑子不干了,于10月16日,内阁班子解散。两天后,东条内阁成立,东条英机一人兼总理大臣、内务大臣、陆军大臣,后来又兼任了商工大臣、军需大臣、外务大臣、文部大臣。总之,东条从来不嫌官职多,反倒嫌少。
东条上台后,居然说出一个邪门的口号“用竹竿也能打败英美鬼畜”。当时有个名叫新名丈夫的记者,就因为写了一篇文章,只为说明要跟英美打仗不能用竹竿,而是用飞机大炮,立即就被东条英机亲自下令,剥夺了他记者身份,调到硫磺岛担任二等兵。
不过,新名是个幸运儿,在硫磺岛呆了三个多月,上司看他干什么都不中用,而且是个话痨,干脆解除了他的征召令,让他滚回日本本土去。就因为自己什么都不中用,新名侥幸逃过一劫,没能死在硫磺岛。这个命大的家伙战后进入东映,当起了编剧,主要拍摄战争片。
终于,在1941年12月1日的御前会议上,全体一致通过了对美开战的提议。开战日期选定在12月8日,很快就发生了近代史上著名的偷袭珍珠港事件。
正是因为一群固执的家伙,为了石油而下错一盘大棋,导致满盘落索,落得个必败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