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华夏能源网

投稿与合作

欢迎来到华夏能源网,如有新闻报道、品牌传播、稿件发布需求,请按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一、免费发布:我们欢迎能源、财经及相关领域有较强新闻价值、较高思想水准的优质稿件,请附上联系方式投稿至tougao@mail.hxny.com,我们将择优、免费刊发。如48小时内没有回复,请自行处理您的稿件。 二、定制服务:如果您有更多的产品宣传、公关传播需求,我们很乐意为您提供专业的定制化服务,欢迎垂询QQ/微信:805922102,邮件:hezuo@mail.hxny.com。

"华夏能源网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专注能源市场与政策研究,为零碳未来注入思想动力!


热点话题
首页 > 新闻 财经 > 油气 > 正文

天然气消费进入瓶颈期了?

2025-04-03 09:37:26   生成海报 收藏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中国的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了43.6%,较上年上升了1.3个百分点。

作者 / 陆如泉

来源 / 中国石油石化

在能源转型进一步加速的当下,业内有人将天然气比作“桥”,即从煤炭石油等重化石能源过渡到零碳能源的桥梁;也有人将天然气比作“伴侣”即非化石能源的陪伴,可以和非化石能源融合发展。但是在中国,由于利用成本偏高、化石能源的属性、市场化改革不到位、供给充足性和使用安全性等问题,天然气一直面临着“不尴不尬”的境况。2024年,天然气在全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维持在9%左右(消费量4222亿立方米,相当于3.4亿吨油当量)。这一占比已经持续四年没有大的变化了,似乎到了一个瓶颈期。

2024年,受宏观经济、新兴产业、国际气价下跌等影响,全年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增长7.8%。截至目前,中国形成了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发电、化工为主的利用结构。这四大领域分别占天然气用量的36.4%、38.7%、15.7%和9.3%。2024年,天然气需求增长驱动因素发生新变化,交通用气支撑城燃用气快速增长,工业和发电用气较快增长,化肥化工用气小幅增长。由于LIN重卡的替代,2024年全国柴油的替代量高达2500万吨左右。

中国天然气需求未来仍具有较大潜力,“十五五”或未来10年是天然气快速发展时期,将在工业、发电、城市燃气等领域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中,工业用气增量最大,“十五五”期间用气量年均增速将达到4.1%;发电用气增速最快,气电投产高峰、新能源大基地配套气电项目拉动需求,“十五五”期间年均增速7.8%;城市燃气稳步增长,“十五五”期间用气量将达1860亿立方米,年均增速3.5%;化肥化工用气持稳,受政策影响,未来增长规模有限,“十五五”期间平均增速0.5%,用气量410亿立方米。

2035—2040年,是天然气发展的峰值平台期。按照规划,如果到2035年前后,天然气消费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达到15%左右,天然气的消费量将突破6000亿立方米,甚至达到7000亿或8000亿立方米的峰值。当然,能否达到15%占比高峰,取决于天然气发展能否取得重大突破,能否变得更经济、更安全。略显遗憾的是,截至目前,气电成本明显高于其他电源成本与电力市场现货交易价格,在电力系统中缺乏竞争优势。这导致发电企业气电投资积极性受挫,中长期气电发展前景不确定性加大。也许我们需要一次力度更大的“价格闯关”和市场化;也许我们的天然气生产和供应企业,以及天然气进口企业,需要提供更充足、更廉价的天然气和LNG。

2040—2060年,是天然气发展的消费回落期。这一时期,天然气成为新型能源体系重要保障能源,以“天然气+CCUS”集中式脱碳利用为主要模式,发挥灵活易储功能,为能源系统调峰、城市燃气等分散式利用逐步减少。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中国的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了43.6%,较上年上升了1.3个百分点。但这绝不意味着中国天然气安全的状况变差了。尽管由于能源地缘政治冲突和乌克兰危机等造成大国关系紧张,但随着化石能源的清洁替代和全球经济疲软造成的天然气供需长期宽松,以及多元化的进口渠道对冲了大部分外部风险,加之中国国内天然气生产供应能力的持续增长,中国的天然气安全虽敏感但绝不脆弱。中国天然气的饭碗,一直端在我们自己手里。

(图片来源:摄图网)

555

最新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文作者
    • 默认头像

      简介:

      最新文章
    更多> 快讯
    Top10 48H热文榜
    更多> 专题策划
    更多> 论坛 / 活动
    合作伙伴: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华夏能源网 京ICP备1303171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0347
    2025-04-03 09:37:26
    天然气消费进入瓶颈期了?
    长按右侧二维码阅读原文
    更多好文请关注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
    立足能源 聚焦双碳 深耕财经
    长按图片保存到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