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与合作
欢迎来到华夏能源网,如有新闻报道、品牌传播、稿件发布需求,请按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一、免费发布:我们欢迎能源、财经及相关领域有较强新闻价值、较高思想水准的优质稿件,请附上联系方式投稿至tougao@mail.hxny.com,我们将择优、免费刊发。如48小时内没有回复,请自行处理您的稿件。 二、定制服务:如果您有更多的产品宣传、公关传播需求,我们很乐意为您提供专业的定制化服务,欢迎垂询QQ/微信:805922102,邮件:hezuo@mail.hxny.com。
将全球石油市场比作“江湖”并不为过,市场内部同样存在“武林各派”的利益纷争,也存在着“盟主”地位的更迭,欧佩克正是这个江湖的武林盟主,但却已时至暮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原油期货的发展壮大以及以美国为首的非欧佩克实力的迅速增长,是欧佩克走下神坛的重要推手。
自20世纪以来,全球石油市场定价体系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殖民定价体系、OPEC官方定价和期货定价。
跨国石油公司殖民定价阶段(1928-1973年)
1928年之前,石油并不具备大宗商品的基本特征,其市场相对狭小,且充分竞争。而1928年8月,当时的英荷壳牌石油公司、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后来的埃克森,现在的埃克森美孚)和英国石油公司在苏格兰签订了《阿奇纳卡里协定》,随后纽约标准石油公司(后来的美孚,现在的埃克森美孚)、德士古、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和海湾石油(后三者合并为现在的雪佛龙)加入该协定,“石油七姊妹”自此闻名天下。
该协定签署的目的是控制石油生产,消除竞争和维持价格,换言之就是让国际石油公司成为全球市场的垄断者。此外,更为重要的一点则是,该协定确定了统一的原油销售价格——海湾基价,即世界石油价格都以美国墨西哥湾沿岸价格加上从墨西哥湾沿岸到目的地的运费计算。后来又增加了一个类似的“波斯湾基价”,定价方法同上。自此,全球石油定价进入了“七姊妹”殖民定价时期。
但由于该协定最大限度的压榨了石油资源国的利益,为后期欧佩克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欧佩克官方定价阶段(1973年-90S)
由于早期租让制合同以及殖民定价的长期压榨,石油资源国利益损失巨大,并最终爆发反抗运动。1946年,委内瑞拉首先发起实行利润“五五分成”原则,1950年沙特同样采用该原则,并迅速蔓延至其他资源国,且展开了广泛的本国石油公司的国有化运动,最终促成了欧佩克的形成。
1973年,欧佩克单方面宣布收回石油定价权,并将原油价格由3美元/桶提升至12美元/桶,1979年进一步拉高至30美元以上。欧佩克的迅速崛起,标志着全球石油定价体系由“七姊妹”转移至欧佩克。原油定价大权在握,使得欧佩克在全球石油市场可谓呼风唤雨,甚至左右发达国家命运,比如石油危机。然而,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速席卷,全球金融市场蓬勃发展,期货市场也不断壮大,原油期货的推出迅速得到全球投资者的青睐,石油定价权也随之发生了转移。
原油期货定价阶段(90S-今)
1983和1988年,纽交所和洲际交易所先后推出了西德克萨斯中间基原油期货(WTI)和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原油期货以其规避风险和价格发现两大功能迅速吸引全球投资者目光,而且发达国家超低利率政策也为投机者提供炒作机遇。目前,每日约有6亿桶原油以合约形式在欧美期货市场流通,是全球现货流通量的近10倍,市场定价也随之由现货市场转移至期货市场。
原油定价体系的转移是欧佩克衰落的原因之一,但非欧佩克原油产量的迅猛增长,尤其是美国的页岩油革命则是其光辉黯淡的重要原因。
自2008年以来,非OPEC原油产量进入另一个爆发式增长阶段,其中美国页岩油产量的迅速增长贡献巨大。
然而,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整体处在复苏阶段,但其间仍然阻碍重重,全球石油需求也长期维持低速增长,换句话讲,供需平衡之下,石油供应增幅同样相对有限。因此,非OPEC产量的大幅增长是在“侵蚀”OPEC的市场份额基础之上完成的。
原油定价体系的转移和非欧佩克“势力”的不断扩张,使得欧佩克在双重挤压之下地位逐渐衰落,往日的“限产保价”武器,似乎也不再那么灵验。
6月中旬以来,国际油价便展开了一波漫长跌势,110美元、100美元和90美元三大整数关口被先后击穿,目前已运行时80美元区域。国际油价的大跌乐坏了进口国,但同时也愁煞了欧佩克,其诸多产油国政府已经面临严重的收支问题。当市场投资者一再的预期欧佩克将动用“限产保价”武器的时候,其给出的答案也一再的推翻市场的猜测。
对于本轮的油价大跌,市场存在阴谋论的解释,虽然可作原因加以解释,但稍欠说服力。欧佩克难道不想油价大涨?就连俄罗斯都笑了!但为何沙特和伊朗先后“降价促销”?这才是根源所在。
保价格与保市场犹如鱼与熊掌,可谓不可兼得,而当前欧佩克保市场优先保价格也反映了往日霸主的无奈。昔日欧佩克频频通过产量调节来控制油价,是建立在定价权和和市场份额的基础之上。而如今时过境迁,欧佩克的单方面降价很难直接左右油价,如果不加以配合,非欧佩克的增量足以抵消其减产的影响。所以,两利相权取其重,保市场或许效果更好。
那么,问题来了!欧佩克之后,原油市场哪家强?个人认为将是中美两国!美国页岩油革命的持续推进,将改变全球石油供应格局,而中国原油进口的逐步放开,将重整全球石油市场的贸易流向。未来的全球石油市场格局将是“两点一线”,即中美两个核心,亚太、北美、欧洲和中东则贯穿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