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华夏能源网

投稿与合作

欢迎来到华夏能源网,如有新闻报道、品牌传播、稿件发布需求,请按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一、免费发布:我们欢迎能源、财经及相关领域有较强新闻价值、较高思想水准的优质稿件,请附上联系方式投稿至tougao@mail.hxny.com,我们将择优、免费刊发。如48小时内没有回复,请自行处理您的稿件。 二、定制服务:如果您有更多的产品宣传、公关传播需求,我们很乐意为您提供专业的定制化服务,欢迎垂询QQ/微信:805922102,邮件:hezuo@mail.hxny.com。


热点话题
首页 > 新闻 投融资 > 光伏 > 正文

BC赛道再添光伏“虎将”!

2024-05-30 09:15:36   生成海报 收藏
再“卷”TOPCon已无意义。

作者 / 数字新能源DNE

来源 / 数字新能源DNE

继爱旭、隆基之后,BC技术队伍,再添一名“虎将”。

近日,协鑫集成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进行回复提问。

有投资者向协鑫集成提出对于有关其新一代GPC电池(graphical precise-doping passivation contact)的疑问:“请问贵司宣传的新一代GPC电池是什么样的产品?有什么竞争优势?何时量产”。

   

对此,协鑫集成回复表示,公司重点开发的GPC电池属于新一代的BC产品,使用新型的钝化接触方案和超低方案的金属化方案(单耗潜力可低至30mg)以内,使得BC电池制程管控容易,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预计将于2024年四季度推出GPC电池产品。

除此之外,协鑫集成还透露,还将根据产品研发情况及市场情况适时推进GPC电池产线建设。

再“卷”TOPCon已无意义

在光伏技术从P向N转型的过程中,TOPCon技术可谓享受到了“众星捧月”的待遇。

根据行业机构数据显示,仅在2023年,市占率仅有27%的TOPCon产能布局就达到了560GW,甚至超过市占率高达73%的PERC电池产能。同为N型技术的HJT和BC的产能则分别为45GW和48GW,均不足TOPCon产能的十分之一。

显然在短期内TOPCon就是光伏行业的主流选择。

反映到企业业绩方面,2023年,走TOPCon技术路线的光伏企业业绩整体实现较大幅度的提升,例如:晶科能源实现净利润74.4亿元,同比增长153.2%;协鑫集成实现净利润1.58亿元,同比增长142.24%。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在光伏产业链价格全线崩塌的背景下,大量TOPCon产能涌入致使其产品价格也无法坚挺。

根据行业机构数据显示,当前TOPCon电池均价为0.31元/W,仅比PERC电池均价高出0.1-0.3元/W。甚至该机构预测,今年下半年N/P型电池价格或将出现反转。

而在组件价格方面,5月26日,开标的北京能源集团2024—2025年光伏组件框架协议采购项目再创组件投标价新低,最低价降至0.76元/W。值得注意的是在投标的25家中,有40%的企业报价低于0.8元/W。

显然,TOPCon企业的盈利空间已所剩无几,甚至已出现亏损。

“2024年是光伏行业全面转向N型技术的一年,近一两年一线企业重点投入N型TOPCon,预计短期还是以这个技术和产品为主。”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在2023年度科创板光伏专场业绩说明会上表示。

这意味着接下来的一到两年内,TOPCon技术和产品将会大规模放量投入市场之中,企业竞争更加激烈。

但业内人士表示:“TOPCon技术的生命周期约为三到五年”。此时与其继续卷TOPCon,不如早早另寻他路。

押注BC或为技术转型捷径

根据协鑫集成此前披露,公司除了拥有TOPCon技术之外,还积极研发和储备了TBC、HJT、叠层电池等技术方向。但为何率先突围的会是BC技术呢?

这或许与BC技术强兼容性和叠加能力有关。

BC技术,即背接触电池技术,具有独特的结构优势,其中之一就是其高度的兼容性和叠加特性。理论上,其可以与PERC、TOPCon、HJT等多种技术叠加,形成复合型电池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池转换效率。

而协鑫集成所储备的TBC电池技术则正是TOPCon技术与BC技术的叠加。从生产工序上看,TBC虽要比TOPCon多一道工序,但未来相对目前的TOPCon产线升级较快;从设备投资成本分析,设备兼容度与TOPCon相比较高,投资成本相对较低。

    

据协鑫集成2023年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公司就已实现TOPCon电池产能10GW,高效组件产能30GW 。而在今年协鑫集成还在积极推进不超过48.42亿元的定增方案,其中34亿元用于芜湖20GW高效电池项目二期。

可见其选择BC,也是为公司之后更好实现技术转型。

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曾明确表示,TOPCon是一个过渡技术,与PERC相比,其提升幅度略小,行业技术方面高度同质化,容易投资收益不达预期,或者出现未赚钱就过剩的现象。他认为:“在未来5-6年,BC电池将是晶硅电池主流。”

由于技术壁垒等原因,目前已实现量产的仅有隆基绿能的HPBC电池和爱旭股份的ABC电池。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TCL中环等头部企业均已在BC技术上有所布局。

在本月初,钧达股份也曾表示,目前已掌握基于TOPCon的BC技术,并持续推动N型BC电池产品的量产实现,后续公司将根据BC电池性价比以及市场具体情况,适时推出相应产品。

随着隆基、爱旭、协鑫等龙头陆续入局带来的影响力,以及更多企业的在技术储备“伺机而动”,BC技术的发展速度或许会比预期的要快许多。

(图片来源:veer图库)

555
更多> 相关股票

最新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文作者
    • 默认头像

      简介:

      最新文章
    更多> 快讯
    Top10 48H热文榜
    更多> 专题策划
    更多> 论坛 / 活动
    合作伙伴: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华夏能源网 京ICP备1303171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0347
    2024-05-30 09:15:36
    BC赛道再添光伏“虎将”!
    长按右侧二维码阅读原文
    更多好文请关注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
    立足能源 聚焦双碳 深耕财经
    长按图片保存到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