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华夏能源网

投稿与合作

欢迎来到华夏能源网,如有新闻报道、品牌传播、稿件发布需求,请按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一、免费发布:我们欢迎能源、财经及相关领域有较强新闻价值、较高思想水准的优质稿件,请附上联系方式投稿至tougao@mail.hxny.com,我们将择优、免费刊发。如48小时内没有回复,请自行处理您的稿件。 二、定制服务:如果您有更多的产品宣传、公关传播需求,我们很乐意为您提供专业的定制化服务,欢迎垂询QQ/微信:805922102,邮件:hezuo@mail.hxny.com。


热点话题
首页 > 新闻 投融资 > 储能 > 正文

剑指中国:LG宣布严打锂电专利侵权,成立“全球专利池”推进授权

2024-04-26 10:02:39   生成海报 收藏
目前,LG新能源声称拥有电池行业所有领域的核心技术专利保护,包括电池材料、制造、电池组和电池管理系统。

作者 / 黄小莺

来源 / 企业专利观察

2024年4月24日,就在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LG新能源(LG Energy Solution)送给全球电池企业一则重磅的知识产权消息。

LG新能源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声明,表示面对电池行业后来者侵权行为激增,LG新能源要对专利侵权者(搭便车者)采取坚决的手段,并指出已经确认至少有500多件专利找到了侵权证据。LG新能源还表示要基于这些专利创建一个全球专利池,来推进电池专利的许可授权。

LG新能源的声明截图
   

LG新能源的立场和主张

LG新能源是目前仅次于中国宁德时代的全球第二大动力电池制造商,其客户包括特斯拉、通用和大众等主流汽车厂商。

LG新能源认为在消费电子产品、储能系统(ESS)和电动汽车(EV)的电池方面,都发现了被侵权的证据。

目前,LG新能源声称拥有电池行业所有领域的核心技术专利保护,包括电池材料、制造、电池组和电池管理系统(BMS)。并已在全球范围内提交了超过58,000项专利申请,获得了超过30,000项已授权专利。并且已确定其产品组合中的1,000多项专利为“高度战略性”专利,其中580项可能被竞争对手的电池制造商侵犯。

在这份声明中,LG新能源详细描述了截至目前,其所发现的电池制造后来者侵犯专利的信息。例如,LG新能源列举了一些认为被侵犯的技术,涉及圆柱形电池制造工艺、高镍电池电解质和硅阳极技术等:

——与提高陶瓷涂层隔膜的粘合性有关,该专利能够适应电极组件结构的各种复杂设计;

——阳极双层槽模镀(DLD)工艺(LGES于2018年全球首次商业化)和碳导电材料的预分散工艺;

——在高压高效电池电解液和中镍NCM(NCM523,622)正极材料方面的专利;

——在正极材料的重要表面处理方法和混合正极材料(NMC与LFP混合、LCO和/或LMO混合)的有用组合物方面的专利,LGES是率先商业化的;和

——在硅阳极技术方面的专利。

LG新能源认为,“许多后来者在获得专利方面并不勤奋,而是试图通过专利搭便车进入欧洲、中国、印度和东南亚等主要市场。”

LG新能源知识产权中心负责人Han Sun Lee表示:“LG新能源是全球电池行业的'原创创新者',为了维护我们的技术领先地位,促进行业的集体发展,我们将致力于建立公平的专利许可制度,并采取严厉措施打击非法侵权行为。"

中国电池厂商或成为主要目标

LG新能源声明中表示,正在评估对侵权采取措施的所有选择,包括对侵犯其专利的人发出警告通知或提起专利侵权诉讼。

LG新能源知识产权中心负责人Han Sun Lee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他们已在包括美国、印度和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有专利侵权的证据。但他拒绝透露涉事公司的名字。

根据高工锂电对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的排名统计,LG新能源的装机量从2022年的仅次于宁德时代,跌落一位,被比亚迪反超了。在TOP 10中,除了LG新能源、松下、三星SDI和SK on之外,全部都是中国企业。

图片来源:高工锂电
 

这也就意味着,在动力电池领域,中国厂商或成为LG新能源的主要维权对象。其中不排除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巨头的硬碰硬。

LG新能源在声明中,对于在EV领域的侵权证据有如下表示:

“【例1】 EV。为在欧洲销售电动汽车的汽车制造商供应电池的电池制造商。在对竞争对手的电动汽车电池进行初步审查后,LG新能源发现这些制造商可能侵犯了其30多项专利,涵盖主要部件和制造技术,包括涂层隔膜、阴极材料、电池结构和电极。分析仍在进行中。”

而中国多家动力电池厂商其实都是欧洲电动车的供应商。

除了动力电池之外,此次LG新能源在维权声明中还提到了消费类的电池:

“【例2】 消费类设备。为世界知名电子公司供应电池的电池制造商。由这些电池供电的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在欧洲和中国积极销售。同样,经过初步调查,LG新能源已经发现了50多个未经授权使用其专利的潜在实例,包括涂层隔膜,阴极材料和电解质添加剂。”

目前,全球消费类电池的厂商主要是宁德新能源(ATL)、珠海冠宇欣旺达等。

然而,早在2017年,LG新能源及LG化学就在美国对ATL发起过诉讼以及337调查,相关案件已经完结,应该是双方最终达成了和解。

来源:Unified Patent
 

可以预计,此次LG新能源在消费类的维权目标可能会是珠海冠宇和欣旺达等中国企业。

LG新能源为何会突然变强硬

实际上,LG新能源在知识产权方面一直都很强势。

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就是2019年在美国地方法院和国际贸易委员会分别起诉同为韩国动力电池厂商的SK创新公司。LG新能源指控SK创新雇佣了LG化学的一些前员工,窃取了商业秘密。

随后两家韩国公司在美国大打专利战,在2021年2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做出终裁,对SK创新发出了普遍排除令,禁止SK创新未来十年进口电池、模块、电池包和相关零部件。

最终,SK创新以同意向LG新能源支付2万亿韩元(18亿美元),现金和特许权使用费各占一半的方式,达成双方和解。

那么,为何LG新能源此次再次要祭出专利维权的招数?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电动汽车市场出现了巨变,消费者对电动汽车需求降低,今年全球电池需求大幅减弱,即使连特斯拉的销量都出现了四年来的首次降低,而且传统汽车厂商也在削减对电动汽车的投资。

当动力电池的市场已不再是增量市场,而是存量市场,甚至市场缩小的话,那么行业内的竞争将会变得异常激烈,专利战就会频发。

加之中国厂商的快速崛起,使得包括LG新能源在内的一些国外动力电池巨头的市场装机量都出现了下滑。

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引发这些国外巨头利用手上的专利武器,来狙击竞争对手的成长,从而保持自己的市场份额。

LG新能源筹备的专利池能否成功

路透社报道,LG新能源将在下个月推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授权其电池技术。根据LG新能源的声明中,可以推测就是其准备要建立的全球专利池。

“该公司将首先利用目前被认为被市场上商业化产品侵权的专利形成全球专利池,然后通过分阶段许可关键专利组合来有效管理其许可活动。与专利许可在半导体和IT等主要行业的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类似,LG新能源认为,公平的专利许可机会对于全球电池行业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这种公平的许可将导致一个良性循环,因为领先的参与者将能够利用其特许权使用费收益来增加对新技术的投资,而后来者可以通过许可使用采用先进技术来进一步提高其产品竞争力,从而消除其专利侵权风险。”

总体来看,LG新能源计划的向其它电池厂商的维权,其最终目的应该就是希望这些企业接受它的专利池许可计划。

但是LG新能源目前的表态来看,其所谓的“专利池”,很可能就只有LG新能源一家的专利。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多个专利权人共同形成专利池的做法似乎并不一样。

实际上,韩国企业从历史上,从来没有成功的主导过一个国际专利池,像LG和三星最多仅是一些国际专利池的参与者,而非规则制定者。

这就导致了LG新能源如果是想建立一个规模更大、成员更多、影响更广的专利池,难度是非常大的。

因此,最终的结果,很有可能这个所谓的“专利池”是LG新能源自己在单打独斗。

LG新能源高估了自己:专利是把双刃剑

LG新能源在声明中的所有表现,显示出其有大量的专利被其它厂商所侵犯。

然而,专利是把双刃剑。

因为就在你认为别人可能会侵犯你专利的时候,你也可能正在侵犯别人的专利。

道理很简单,难道宁德时代、比亚迪、松下、中创新航等自己没有专利么?难道这些企业的专利,LG新能源也都全部分析过,认为自己不侵权么?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LG新能源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一般来说,在锂电池领域,专利按照重要性等级一般分成三个层次:第一级就是结构专利,例如橄榄石结构或解决导电性的碳包覆技术;第二级组分专利,就是涉及电池参数、组分等内容;第三级就是电池的加工工艺、制造方法和设备类的专利。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最早最基础的技术依然主要来自欧、美、日三国,韩国企业只能说是在制造、工艺和组分方面会优势。

所以,LG新能源的专利还不足以强大到可以威慑整个行业的地步。换句话说,LG新能源即使展开诉讼维权,对手并非不可规避。但是反过来,LG新能源也要承受被对手指控侵权的风险。

实际上,无论是在三元锂还是磷酸铁锂上,LG新能源都是要像欧美日等企业支付专利费的。这一点也就再次证明,LG新能源的专利位次,并非像其宣传的那样,可以大杀四方。

总体来看,如果LG新能源真的要像众多电池厂商发起维权,恐怕自己也将遭受不小的风险和威胁,因为毕竟它还目前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还是第三,而并非向LG的其它产业一样,如电视和手机业务,都是在已经退出了电视和手机业务之后,LG电子才变得专利货币化更积极,因为没有后顾之忧,不怕别人也来反诉了。

因此,这也会是LG新能源在专利强硬维权前,不得不审慎平衡的地方。

否则,很有可能——偷鸡不成蚀把米,自己因侵权赔偿给别人的费用或许比自己维权的收益还要多。

(图片来源:veer图库)

555
更多> 相关股票

最新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文作者
    • 默认头像

      简介:

      最新文章
    更多> 快讯
    Top10 48H热文榜
    更多> 专题策划
    更多> 论坛 / 活动
    合作伙伴: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华夏能源网 京ICP备1303171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0347
    2024-04-26 10:02:39
    剑指中国:LG宣布严打锂电专利侵权,成立“全球专利池”推进授权
    长按右侧二维码阅读原文
    更多好文请关注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
    立足能源 聚焦双碳 深耕财经
    长按图片保存到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