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华夏能源网

投稿与合作

欢迎来到华夏能源网,如有新闻报道、品牌传播、稿件发布需求,请按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一、免费发布:我们欢迎能源、财经及相关领域有较强新闻价值、较高思想水准的优质稿件,请附上联系方式投稿至tougao@mail.hxny.com,我们将择优、免费刊发。如48小时内没有回复,请自行处理您的稿件。 二、定制服务:如果您有更多的产品宣传、公关传播需求,我们很乐意为您提供专业的定制化服务,欢迎垂询QQ/微信:805922102,邮件:hezuo@mail.hxny.com。


热点话题
首页 > 新闻 投融资 > 新能源汽车 > 正文

谁主导了芯片价格的疯涨?

2021-08-12 09:32:23 |  阅读 3934 生成海报 收藏
“做了十多年芯片代理分销,从没遇到过这种情况,这辈子不知道能不能遇到第二次,大家很难不心动。”

作者 / 章涟漪

来源 / 赛博汽车

“这事很敏感,很多同行都已经进去了。”8月3日,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出“对涉嫌哄抬价格的汽车芯片经销企业立案调查”后,有行业人士对赛博汽车做出上述表示。甚至有消息称,艾睿电子一家代理有超30人被查,主要原因就是控货、哄抬价格。 

实际上,芯片涨价消息在汽车圈早已不算新闻。从年初开始,不断有车企、Tier 1供应商抱怨芯片难求,且价格高昂。有新能源行业从业者告诉赛博汽车,NXP(恩智浦)一颗功能安全芯片,去年5块钱,今年涨到500元,还是建立在月购1万颗的前提下。否则单片报价高达680元。 

终于,随着市场监管总局通告的发布,上述现象要开始被整顿了。 

“针对汽车芯片市场哄抬炒作、价格高企等突出问题,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价格监测和举报线索,对涉嫌哄抬价格的汽车芯片经销企业立案调查。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持续关注芯片等重要商品市场价格秩序,进一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 ——《市场监管总局对涉嫌哄抬价格的汽车芯片经销企业立案调查》 

对此,有芯片从业者感叹:终于开始“算账”了。他表示,这些代理分销商几乎是“一查一个准”。 

不过也有行业人士称,大部分代理商更愿意做长线生意,且“缺芯”问题是事实,因此多数代理商不会参与哄抬价格,也没有太多货物供大家囤积。 

而对于此次芯片价格“疯涨”背后,原厂是否有参与,各界舆论更是不一。 

芯片分销商:承担资金、技术等支持 

市场监管总局通告发布之后,汽车芯片经销企业被更多人关注到。 

通常情况下,B2B企业间贸易,似乎不需要给中间商“赚差价”,但芯片行业有其特殊性。 

作为兼具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芯片行业市场份额高度集中于英特尔、德州仪器、高通等少数几家公司,头部公司形成寡头垄断。 

而规模化程度决定供销成本,通过大批量同型号生产,原厂可以大幅度降低单品的单位成本。出于成本考虑,原厂倾向于大批量出产同类型元器件,因此具备大规模订货能力的客户能够获得相对较低的采购价格和较强的供货保障。 

高通在中国授权代理商包括艾睿电子、 诠鼎集团、中电港等 
 

但是,汽车零部件公司一般不会愿意建立长时间的库存,所以市场上出现了中间分销商这个产物。 

简单来说,大的汽车Tier 1供应商会直接和芯片公司谈业务,待业务完成后,通过代理商去购买芯片。代理商会进行一定比例的抽成,其承担的作用主要是代理垫资和备货等。例如,一些Tier1更倾向“3+6”模式付款,即有9个月的账期,芯片公司不会接受这样的模式,因此,需要分销商背账期。 

最后形成的市场格局是,汽车主机厂通过Tier1供应商下需求,Tier1供应商找代理商拿货,代理商和芯片原厂打交道。 

对于小的供应商来说,则更需要分销商的存在,前者采购体量不足以和芯片原厂直接对话,于是通过分销商拿货。此外,一些分销商还承担着售后、技术支持等业务。 

目前基本上头部芯片公司在中国都有代理商。根据智研咨询数据,在电子元器件领域,不足整体电子产品制造商总数1%的蓝筹超级客户直接向原厂采购,采购金额约为总体份额的44%,占总体99%以上的其余制造商客户通过分销商渠道采购56%的份额。 

多因素叠加,芯片价格“疯涨” 

单片芯片从5元,涨到500元,显然是多重原因所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分销商等哄抬价格。 

无论是原材料,还是芯片原厂涨价,通常会公示,且涨价幅度有限。“真正让芯片价格上涨数十,乃至上百倍,主要原因是分销商囤货、炒货。”有芯片行业从业者认为,代理分销商参与最深,原厂或也有参与。 

曾有分销商私下称,做了十多年芯片代理分销,从没遇到过这种情况,这辈子不知道能不能遇到第二次,大家很难不心动。 

原厂芯片出货渠道往往通过授权代理、贸易商分销等方式,相对来说,管理比较严格。“一般来说,代理商手里有多少存货,原厂是可知、可查的。可操作空间并不大。”有芯片从业者表示。 

但“重利之下,必有追逐者”。一些分销商,甚至供应商选择铤而走险,进行囤积、倒卖。 

部分代理分销商在和原厂下单后,会以货物不足等原因,只对外发放很小一部分货物,其余囤积下来,再高价对外销售。“这中间原厂是否完全不知情,很难说。” 

另有一些供应商在拿到了芯片后,会选择搭载更便宜的国产替代芯片,而将高价的进口芯片对外转手出售。 

除此之外,任何“机会”面前都不缺投机的人。有知情人士称,深圳一带有人把房子全部抵押给银行,去囤积芯片,炒卖。 

当然,原材料涨价严重和芯片制造环节涨价,也是造成芯片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 

以芯片最上游硅材料为例,根据硅业分会8月4日数据,硅料价格徘徊在20万元/吨左右。而在芯片短缺发生前,硅料价格约为6万元~7万元/吨。此外,铜箔基板、电子材料等其他芯片相关材料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涨幅。 

硅材料 
 

与此同时,芯片制造环节涨价明显。 

数据显示,面对上游原材料的涨价及下游旺盛的需求,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安森美、安世半导体等头部芯片厂商都在不断上调价格,每次上调比例在10%至15%间。 

台积电虽然一直未明确提出涨价,但取消了对客户的优惠,即变相涨价数个百分点。据研究机构Digitimes援引业内人士透露,台积电近期已通知客户,从8月开始,其为LCD驱动芯片供应商提供的12英寸晶圆制造服务将提价15%~20%。 

但又据《电子时报》8月9日援引业内消息表示,台积电28nm代工价格先前略为调涨后,下半年将暂停调涨报价,以维系长期的客户关系。价格反复的背后,也显示出台积电矛盾的心理。 

不过上述一系列因素叠加,已经导致原本出现“芯片荒”的汽车市场,更是“雪上加霜”。 

 “覆巢之下”,行业皆无长利 

芯片价格持续推高,后果显然是严重的。最直接的结果是,一些大的车企、Tier 1供应商选择进一步扫货,导致“缺芯”问题更加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在囤无可囤的情况下,一些车企、供应商也在不断减产、减配,寻求替换方案。 

受“缺芯”影响,全新一代标致308取消液晶仪表盘 
 

“最早我们用的是意法ST的103系统,从去年6元,一路涨到150元/片。”有生产充电设备企业高管称,在此之下,今年以来,其已经找了三款国产芯片产品替代,每次都需要重写代码、进行调试。“我们研发团队今年最没想到的任务,是不停切换芯片、不停重写软件代码。” 

上述高管称,充电桩所使用的芯片为工业级的,只要保证产品性能,客户基本能够接受芯片替换。但汽车Tier 1供应商面临的处境可能会更加艰难。车企在做产品时,芯片方案已经确定完毕,如果车企不同意改换,白纸黑字合同之下,供应商无论什么价格都只能购买此前定下的芯片。 

“目前芯片价格上涨,主要是供应商在承担。”相关人士介绍称,供应商和汽车厂签订合同后,如果供应商不能及时供货,会面临巨额赔偿。“一些主机厂账上还压了很多钱,如果主机厂找麻烦扣钱,都没有办法。” 

实际上,就算车企同意,目前也很难找到可替换芯片。“国产汽车级芯片我没有用过,说的话不代表权威,但以我用工业级产品的情况来看,我觉得汽车级芯片想要替代路更远。”上述生产充电设备企业高管称,从充电桩角度来看,国产替代芯片可实现90%以上功能,即桩体可用,但小规模初创企业都是想利用10%的亮点做出差异化,国产芯片目前很难做到。 

不止供应商愁,此次芯片囤积、涨价之下,原厂也在发愁。由于大量企业囤货,原厂没有办法理清真实的市场需求,对于是否扩张产能、扩张多少产能,都没办法下最终决定。 

“不仅仅是芯片,现在整个进口供应链都是乱糟糟的。”有新能源行业初创企业高管称,自己十多个人的小公司,已经囤积了400多万的电子物料。“没办法,我必须要给客户保供应,如果和客户说订单接不了,以后就很难做生意了。”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芯片价格哄抬背后是整个汽车市场体系的紊乱。 

终极解法,还需满足芯片供给 

“头部芯片原厂是不愿意看到价格哄抬的。”有芯片行业从业者认为,芯片原厂从事的是长期交易,一旦因价格过高,合作企业选择国产替代或者找到其他出路,可能直接断送了未来合作的可能性。 

在他看来,同理,多数代理商也不愿意为了当下的利益而去犯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规定,经营者不得有“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的”等不正当价格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四十条规定:经营者有本法第十四条所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予以警告,可以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文件前后,一些企业也感受到了变化。有消息称,近期NXP已经调查过ZLG等代理商。 

每块芯片都有独特编码 
 

“近段时间,不断有分销商,甚至原厂来我们公司,查看芯片是否真实装载。”上述生产充电设备企业高管指出,与超市每件物品都可以扫码查询一样,每片芯片上面也进行了打码标识,可以进行追溯查源。但编码可以通过特殊手段抹掉,所以实际上追溯起来依然很困难。 

多重因素之下,对于此次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文,一些行业人士态度并不算十分乐观。在他们看来,政策对于市场会起到震慑、稳定的作用,但具体能到什么程度很难说,毕竟“缺芯”问题真实存在,且短期内难以解决。

555
更多> 相关股票

最新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文作者
    • 默认头像

      简介:

      最新文章
    更多> 快讯
    Top10 48H热文榜
    更多> 专题策划
    更多> 论坛 / 活动
    合作伙伴: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华夏能源网 京ICP备1303171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0347
    2021-08-12 09:32:23
    谁主导了芯片价格的疯涨?
    长按右侧二维码阅读原文
    更多好文请关注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
    立足能源 聚焦双碳 深耕财经
    长按图片保存到本地